貴州鎮遠全力打造省級“文化旅游大縣”
日期:2016/12/13 20:02:33   編輯:古建築紀錄貴州鎮遠古城火了,傍晚的古城街,人來人往,或到老大橋乘涼,或坐船夜游,或看《古韻鎮遠》、或沿著舞陽河畔的河濱道、棧道欣賞鎮遠美麗的夜景。一到周末,來自貴陽、湖南、重慶、雲南的私家車就塞滿了鎮遠各大景區的停車場,高過河漂流消暑成了許多游客的首選,接待游客人次更是屢創新高,經了解,周末接待人次達4000人以上。
注重規劃 打造文化旅游大縣
鎮遠縣以打造文化旅游大縣為藍本,編制完善景區規劃和項目庫。按照省級“文化旅游大縣”建設要求,鎮遠縣進一步對鎮遠古城各項規劃進行詳細可行的修編,完成了新納入鎮遠古城旅游景區的《鎮遠縣黃桑田現代農業觀光示范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等,為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提供科學依據。整合各部門資源,建立古城景區保護與開發項目庫,現入庫項目132個,項目總投資達113.5億元。其中涉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服務設施、新區建設、旅游景點打造、古城遷出、配套設施等。
2013年,省委、省政府將鎮遠古城文化旅游景區作為20個省級重點示范旅游景區之一進行重點打造和扶持,鎮遠縣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的戰略定位,按照建設“文化旅游大縣”的總體要求,加速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古城文化品位,修繕古城旅游發展規劃,將古城旅游景區不斷向城郊延伸,產業鏈不斷延長,文化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據了解,鎮遠將通過古城文化旅游景區的重點打造建設和示范景區帶動,引領該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旅游經濟發展,加快把鎮遠縣建成省內的“文化旅游大縣”和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結合《鎮遠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古城保護開發為重點,全力推進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確保到2017年將該景區打造成“產業特色突出、示范效應明顯、基礎設施完備、配套服務齊全、綜合效益顯著”的精品旅游景區,達到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准。
完善基礎 加快景區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來,該縣已啟動實施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個,總投資額達5.17億元,目前各項目建設正加緊推進,部分項目已建成,已累計完成投資2.32億元。相繼完成古城景區道路改造工程,青龍洞景區令公廟恢復建設項目,正在實施的古巷道民間民俗文化展演興龍園,古巷仁壽宮(屏山劇場)項目。投資1.5億元的小菜園至芽溪濱河大道工程已完成投資約7500萬元,正在進行橋梁施工、高邊坡開挖、道路換填土、邊溝施工等工程。
旅游景區不斷向城郊結合部發展,不斷擴大鎮遠古城旅游容積率。離古城核心區僅1.4公裡,總投資3000萬元的雲龍洞景區正在申請相關部門進行驗收後試營業,為鎮遠古城旅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集休閒、娛樂、體驗、農家樂為一體的黃桑田現代高效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園已累計完成投資9036萬元。鎮遠古城景區附近的中康度假、芽溪、西峽溫泉三個五星級酒店建設項目已經啟動,正在進行場平、地勘、設計等前期工作,年內即將開工建設,將成為提升鎮遠古城景區接待能力的重要保證。
挖掘特色 提升古城文化品位
依托“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的戰略定位,提升古城文化品位,打造休閒旅游度假目的地。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助推鎮遠旅游發展。鎮遠文化底蘊深厚,有軍旅文化、河商文化、宗教文化、重要體現的建築文化;有傳統賽龍舟、報京“三月三”、尚寨“八月八”、湧溪“九月九”等節慶活動為重要體現的民族民俗文化。因此,鎮遠也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從2006年起,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加強市場宣傳力度等措施,在挖掘特色文化,推動旅游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實現了旅游人次與旅游綜合收入年均20%以上的穩步增長,以古城歷史文化為核心,以舞陽河、高過河、鐵溪為支撐的四大景區和人文休閒度假旅游目的地也已基本形成。
通過文廟的修復、鎮遠衙門的修復、府城垣的修復、石屏山軍旅文化產業園的建設,明清影視文化產業園、青龍洞宗教建築文化區的建設,實現旅游與文化緊密結合,形成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資源共享、市場共享、互為支撐、互相促進、共同提升的良性發展機制,發揮文化的軟實力。
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最美貴州、美在鎮遠”等己有的品牌效應,加大對品牌的推廣與宣傳,提升現有品牌的影響力;維護、經營好正在發展中的品牌,如大型實景演出—《古韻鎮遠》、“一條會唱歌的河—高過河”等;鼓勵、支持和引導各地開發特色資源,依托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從而做大做強鎮遠的文化旅游產業。確定“大文化、大旅游、大產業”發展思路,構建現代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提高鎮遠文化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文化”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軟實力”,大力發展鎮遠文化產業,並積極拓展文化市場,推進文化載體的創新,特別是運用各類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繁榮鎮遠的文化旅游產業,提升鎮遠文化旅游的影響力。
近年來,鎮遠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突出實施“文化旅游興縣”主戰略,建設新城、開發新區、保護古城,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營銷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全縣的文化旅游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2012年,全縣接待游客387.5萬人次,同比增長23.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38億元,同比增長32%。(徐世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