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同古鎮
日期:2016/12/16 19:15:46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大同古鎮
貴州赤水大同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巖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梁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西方人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建築材料采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種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體、質地、色彩、不規則對稱等項構成古鎮建築藝術的形式美,在黃金分割、體的尺度、透視的誇張、色彩的協調與互補的序列組合中的敞閉、韻律、穿插等,都存在著傳統建築的一定的客觀法則,充分發揮出古代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綜合能力。
大同在赤水河左岸,距丙安18公裡,距赤水市只有6公裡,是一個經歷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這個頗具特色的古鎮是70年前此地繁榮的頂點。半山腰的鎮子下,沿河用紅石砌成的碼頭很有規模,當時碼頭上常常停泊著載滿貨物的商船。這些船多從下游運來布匹、花紗以及川黔兩地所需洋廣雜貨,以及川黔邊境內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均在此交貨轉運。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時,半個河面都是楠竹。從碼頭的規模就可以想見當時大同鎮的繁榮,小鎮漸漸成了鹽商、貨船補充供給、修理船帆的停靠點。正因如此,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鐵匠鋪,舊船上用的鐵釘、鐵梢之類的小鐵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業品。最繁榮時,不到300戶人家的小鎮上,竟開了六七十家打鐵鋪子,家家生意紅火。老輩人說,那時大同很少有清靜的時候,一天到晚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與拉風箱的呼呼聲伴著船來船往賀喜吆喝,熱鬧就出來了。
如今一切都成過去,旱路修通,貨物改道,遺留下來的碼頭石階零亂不堪,現在早已不見停泊的商船,只有母親帶著幼兒在夕陽罩著的河邊戲水,才不致使這個寬敞的碼頭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