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古城內人潮湧動
最近,大理古城內一間客棧頻繁投訴對面的酒吧擾民,同為大理古城旅游業態的酒吧和客棧之間的矛盾,引起了各方的圍觀。一個話題隨之被引向深入古城旅游發展的同時,一些外來的商家和本地的居民都從中分得了一杯羹,但最近幾年,居民、游客和商家之間的一些問題也慢慢凸顯出來:酒吧噪音擾民只是其中的一角,而旅游開發中的物價、房價高企、本地居民等問題,則不得不讓各方重新來審視大理古城發展中的新矛盾,並試圖尋求解決之道。
鏡頭一:噪音擾民有點煩
紅龍井水景街上段怡蓮閣客棧的老板娘最近很煩:“每天上午7點半到10點,都有旅游團隊從門口經過,導游講解的喇叭聲很吵。到了晚上,對面的酒吧有人彈唱,有時要到凌晨一兩點,嚴重影響我的客人休息。”為此,她多次報警,但收效甚微。
一直被指“噪音擾民”的南诏客寮酒吧老板李雪松說:“我經營的是餐吧,白天賣白族家常菜,每晚8點40到11點半有歌手演唱。8月初剛開業時沒有注意音量,對面客棧說音樂太吵,還有警察來干涉過。從那以後就把聲音調小了,每晚歌手演唱我還到對面客棧門口聽聽吵不吵。晚上10點半以後,音量就會被調得更小。”
不少經營戶反映,音樂酒吧最為集中的紅龍井水景街下段,商家基本上都是晚上8點半開始營業、11點半結束,部分繼續營業的就不再演唱。對於具體的營業時間,旅游部門等並未加以限制。
當然,也有例外。有時在酒精作用下,一些客人11點半以後還會在酒吧裡喧鬧,這時,不論是周圍的原住民或是客棧的游客,都會有些不滿。
鏡頭二:古城房價步步高
除了噪音煩惱,一些本地居民還七嘴八舌地告訴記者,近年來旅游發展了,生活便利了,最簡單的,家裡炸個洋芋都可以拿出去賣,取錢再也不用跑下關了。但與此同時,大理古城內越來越多的商鋪建了起來,又因為價格太貴一間間空在那裡。而古城內外的住宅漲到了一個讓原住居民無法接受的程度。
居住在大理古城洋人街的白領熊女士感慨頗多:“現在大理房價太高了,本地人根本買不起、住不起。”九隆居附近閒置著整片商鋪。熊小姐每次跟母親一起走過,就不禁感歎:為什麼不多建些可以賣給大理人住的房子,卻建成商鋪空置著。
居民趙大叔的兒子跟女朋友談了多年戀愛,本來想買個房子結婚,但因為房價太高,婚期一拖再拖。趙大叔說,大理古城外圍周邊的房價已經達到了7000~8000元,古城內部的更是貴得不行。
“曾經聽外地人說大理最吸引人的是原住民的生活氣息,可照此勢頭發展下去,原住民還住得起古城嗎?”趙大叔回想10多年前的大理:那時,旅游業剛剛起步,古城那麼古樸寧靜。大水溝等天然的溝渠通著蒼山和洱海,全城都是石子路……作為古城的原住民,趙大叔他們說不清現在究竟失去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
鏡頭三:外來戶反客為主
人民路下段的“Always cafe”咖啡吧,老板國李敏是一位來自浙江溫州的24歲小青年。他的店主要銷售海賊王物品,兼營自己研制的咖啡。今年4月份,國李敏來大理旅游。那是“花枝不斷四時春”的大好時節,天氣不冷不熱,街上處處是鮮花,又恰逢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民族節,國李敏被大理迷住了。於是,他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下段租下了一間小鋪面留了下來,月租金1000多元。“聽說以前的租金每月才幾百元錢。現在這條街上地段比較熱鬧的鋪面,月租已經過了3000元,有的甚至上萬元。這條"文藝路"上60%的店都是外來人員開的。”
國李敏的房東有10多間鋪面,整天坐著沒事,月收入輕松過萬。這些出租房屋的原住民,有些已經不在古城居住,只有到了收租金的時候才出現。記者調查發現,在古城內開商店的,大多是外地人。
居民擔憂:本地居民被“擠”出城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這些問題的凸顯,不少原住民說出自己的隱憂:照這樣的開發速度,他們遲早會被“擠”出去。
不少游客和網友也表示:如果日趨升高的物價房價“逼走”原住民,換來多金的外來戶。那沒有了原住民的大理古城,還是大理古城嗎?又有什麼解決之道呢?
新矛盾的凸顯和探討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在力圖尋找解決辦法。
擔憂1:擔心被“擠”走
居住在古城的陸女士說:“我們現在住在古城的中心位置,前後左右都被開發成商業地產。如果哪天哪個開發商又看上了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塊地,我們也就要被"趕"出去了。”
一些居民也談到,目前大理古城房價居高不下,物價也高,生活在古城內的原住民如果不經商不搞點旅游產業的話,恐怕很難在古城內立足。
采訪中一些游客和經營戶談到了自己的觀點:大理古城的原住民即使不被遷出,將來也很有可能自發遷出。“很簡單,居民嫌古城吵鬧,可能賣了古城的房子,然後去城外買新房,搬出古城居住了。這是一個自發的過程,不是被動的過程。”
留還是去?記者隨機采訪幾位原住民時發現,雖然他們大多表示不願意賣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們擔心的是,或許哪一天被哪個項目看上他們的房子,而整體遷出去。
擔憂2:怕古城被過度開發
網友小豆俠1981發帖稱:要保護一個地方的生態,就像保護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一樣,別讓外來物種進入。保護古城,不是讓古城原住民出去,而是要防止過多的外來開發。我想象不出,一個沒有大理人的古城是什麼樣的。
來自北方的游客周先生告訴記者,大理古城是他非常喜歡的一個地方,特別是這裡的原生態白族生活模式,但這次來發現大理古城似有開發過度之嫌。他認為大理古城的保護要注意防止過度開發的問題,特別是應該通過一些管理手段還古城以寧靜,不能讓過重的商業氣息擾亂居民的正常生活。
咖啡吧店主李先生則坦言,現在古城裡60%還是本地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穩定了物價,如果都是外來多金者和游客在古城聚集,他難以想象這裡的物價會漲成什麼樣。
管理局回應
對策1:保護核心區 11點後禁噪
“古城開發旅游業絕不會把原住居民遷出城。”大理古城保護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楊軍標說,麗江古城就是一個例子,原住民全都遷出去了,熱鬧時人山人海,人一走就死氣沉沉。大理古城的定位是休閒度假,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厚,原住民就是最大的旅游文化。如果原住民遷出去了,旅游淡季時古城就成了“死城”。
他介紹,經過多年的引導,大理古城核心區的各個街區,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業態分布:復興路為以當地土特產為主的商業一條街,人民路下段、葉榆路、玉洱路為飲食一條街,洋人街、人民路上段、紅龍井水景街為酒吧一條街,博愛路也是以商鋪為主兼有少量餐飲的商業一條街。就目前而言,商業街區主要是自然形成的。由工商部門發營業執照時進行控制,並不通過古保局,對劃行歸市影響大。下一步,可能會由工商、稅務、城管進行綜合執法,清除街區內不符合的業態。因為紅龍井街區已形成以酒吧為主的業態,客棧只能加強隔音設施了。
“我們正在與業主商量,洋人街、人民路、紅龍井這幾條酒吧街,晚上11點以後關閉噪音。對於大理古城的噪音管理,目前尚沒有相關規定,沒有專門的人員來管理,也沒有專業的設備來測量。待古城管理實施辦法出台後,將由古保局來實施管理。”楊軍標表示,凡是涉及到噪音方面的問題,只要有人投訴,都會管。
另外,待古民居院落保護辦法出台後,古城內72座古民居院落將被保護起來。在原住居民願意的前提下,也可以按1:1.5的比例或用貨幣將這些民居置換出來,對古民居進行修舊如舊。
對策2:車輛限入古城 送貨用環保車
“大理古城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還在制定當中。古保局對大理古城的管理,主要是對古城的建築風格、樓層高度的限制,對占道經營、門牌店匾、市容市貌、步行街車輛禁入進行管理。而對於古城中的噪音、經營業態劃行歸市等方面的管理,目前尚缺乏一個具有綜合執法功能的機構。”楊軍標說,下一步,所有旅游大巴都在南環線古城客運站停車,游客坐電瓶車或步行進城。古城內將逐步限制車輛進入。古城核心區的博愛路、復興路、人民路、洋人街將禁止車輛進入,商戶所需貨物,也將由運輸所來承擔運送任務,用低排量環保車將貨物送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