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不枯竭古鎮留佳韻
日期:2016/12/13 22:44: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2013年2月13日,石台縣七都鎮高路亭村步雲書室學堂,清代是學堂,
現為一名為陳漢卿的老人所有。陳漢卿的老伴正在房中給自家的狗梳毛。
石台縣七都鎮高路亭村,玩耍的孩子。高路亭集中保留下乾坤裡、
步雲書室、乾泰曲坊、永興曲坊、永泰曲坊等清代中晚期的建築。
石台縣七都鎮高路亭村恬靜的風景。
高路亭村居民在村裡清澈的河道裡洗菜,這些水都是沒有污染的清澈山泉,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保護完好的石台仙寓鎮南村李誠故居內,李誠的後代向記者展示桐城派最後一代文學家、
著名學者李誠年少時的老照片。
石台縣七都鎮高路亭村古村落,古建築通道內正穿過的居民。
石台縣河口鄉,住有居民的古宅廚房門上張貼了春節對聯。
秀美之鄉
我的家鄉石台縣地處皖南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叢林密布,山秀水美。人們想象中所有關於山清水美的樣子,在這裡應有盡有。
我離家二十多年,過去,每每還鄉,看到的家鄉都是微乎其微的變化,起初,我非常難堪家鄉的與世隔絕般的緩慢發展,如今看來,它像一塊璞玉,隨著時間的打磨,愈加珍貴。
石台縣是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態經濟示范區,有“中國最美山鄉”等美譽。徽州民居自古講究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也重視房屋布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在這裡一直有著“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
在石台縣,不僅有著保護完好的自然生態,徽派古建築群也是一景。
徽派遺韻
這次春節回鄉,我探訪了幾處留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築群。過去這些徽派古建築埋沒在窮鄉僻壤裡,近些年來,縣城裡修建了一條條通往各個鄉村的高質量公路,便捷了來往的百姓;能讓鄉民把豐美的特產獲取不菲的收益;同時,外地的游客能方便地走進這山裡的美景,領略層樓疊院、高脊飛檐、曲徑回廊、亭台樓榭的徽派古建築群。
據石台縣縣長李軍介紹,對承載豐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遺存的鄉村古建築群,一直是按原有風貌進行保護。縣裡的歷任管理者小心翼翼地發展,生怕任何過激的發展,會對生態和環境帶來破壞。
古建保護
數百年的古建築,自然腐蝕是一大威脅。石台縣的大多數古民居都住有居民,縣政府每年籌集大量資金,對這些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但由於縣財政乏力,上級撥付的資金不足,保護性修繕力度仍舊未達到理想的程度。
在推進古建築保護的過程中,政府的壓力不僅是資金問題,還有來自住戶的自我破壞。
過去,由於很多在古民居的住戶平時在江浙一帶打工,回鄉後,他們覺得老房子生活不便利,就動手改造或拆除,新建了一些普通住宅,破壞了原有古建築的風貌。
縣政府一邊努力和這部分居民進行充分溝通,一邊並著手改善這些村落的基礎設施,讓居民生活更方便。
由於政府與居民共同的保護,隨著道路的開通,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政府乘機引導居民發展“農家樂”等營業模式,生意也十分紅火。
這些自然風景優美,人文建築又有特色的鄉村,用著她永不枯竭的“美麗”資源,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
據石台縣今年一月公布的石台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記載,全縣目前有103處明清代的古建築,主要是名人祖居、老宅和祠堂。均是典型的徽派建築。
這些古建築和那些秀美山水一樣,正在被精心呵護,讓慕名而來的人們,留下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