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惠山古鎮的前世今生

惠山古鎮的前世今生

日期:2016/12/13 20:02:15      編輯:古建築紀錄
惠山古鎮
惠山古鎮
 

  穿過熱鬧繁華的無錫市中心, 沿著古華山路往西一直走,記者就到了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支流——惠山浜。惠山浜逶迤直抵惠山腳下,兩岸分布著118座形態各異的古祠堂。祠堂大多是磚木結構,有七彩琉璃點綴的西式建築,也有黑瓦木牆、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築,還有亭台樓閣並綴以花鳥魚蟲的園林建築。

  最早的惠山古祠堂是從何而來?帶著疑問,我們找到了負責古祠堂修復的惠山古鎮辦。

  古鎮辦的宋祁新老師告訴我們,最早建在惠山古鎮上的祠堂是“大王廟”,是唐朝人為了紀念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疏浚古芙蓉湖的功勞而建,其實際地點就在惠山古鎮。

  到了元、明之間,惠山祠堂逐漸成為群落。明清時期,惠山古鎮祠堂群發展到鼎盛階段。據史料記載,當時惠山五裡街西側桃紅柳綠,夾路喬木古籐、祠堂、廟宇更是香火鼎盛,繁華林立。無錫邑內外的宗族紛紛以能在惠山古鎮“爭一席之地”為榮,現在赫赫有名的古祠堂大多是當時新建而成。
 

惠山古鎮
惠山古鎮
 

  到了民國,隨著無錫民族工商業的崛起,一批行業祠和會館祠先後在惠山古鎮建立起來,成為祠堂文化中獨特的歷史現象。可惜的是,1937年日寇侵華期間,140多枚彈藥投向惠山古鎮,不少珍貴的祠堂建築被毀,幸存的古祠堂也是雜草叢生,十分蕭條。

  一直等到解放後,無錫市政府為了保護這批珍貴的文化遺產,才開始逐步修復被毀的古祠堂。1998年起,無錫正式啟動惠山古鎮的調研測繪。2003年,無錫請來了麗江古城的設計方——雲南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並最終通過了由該院設計的《惠山古鎮保護發展修建性詳細規劃》,開始保護、修復、開發古鎮。至今,惠山古鎮以古華山路以西0.3平方公裡區域為核心保護區,共有118處祠堂建築及重要遺址,包括“神祠”、“墓祠”、“宗祠”、“專祠”、“先賢祠”、“忠烈祠”、“寺院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會館祠”等11大類,成為無錫人引以為傲的人文景觀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