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鐵佛寺
日期:2016/12/14 17:28:04   編輯:古建築紀錄鐵佛寺
鐵佛寺
鐵佛寺
鐵佛寺
鐵佛寺
浩浩八百裡鄱湖,綿綿五百裡廬山,她們尤如閃亮的明珠翡翠鑲嵌在贛北這塊古老的沃土上。鐘靈毓秀的廬山,不僅以其絢麗的自然風光展示她的風采,更以她凝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彰顯其隽永的的魅力。而在廬山一系列文化層中,宗教文化又具有她深遠而獨特的淵源。
繼廬山道教於三國起源之後,在傳自印度的佛教自西漢末年至東晉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慧永法師在北香爐峰下創建西林寺,其間300余年,佛教便在廬山盛行。此後隨著佛教在廬山的傳播,歷朝歷代,名剎迭興匡廬南北,梵宮琳宇、寺廟庵堂遍布全山。在佛教傳入中國不久的東晉時期,在廬山就建有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等著名的“三大叢林”。此後陸續興建的歸宗寺、棲賢寺、開先寺、萬杉寺、圓通寺“五大叢林”,分布在廬山的奇峰幽谷之中。佛教在廬山的鼎盛時期,廟宇多達360余處,漫山寺廟庵堂蔚為大觀,以致“廬山到處是浮圖”,成為歷代的佛天福地。在歷史的進程中,廬山的佛教隨時代的興衰更迭而漸減漸弱。明清戰亂,廬山寺觀嘗剩100余座,此後又遭到太平軍的掃蕩。到光緒年間,山上寺廟僅剩數十座。故民國期間即1933年,著名學者吳宗慈先生編撰的《廬山志》上,有名可考的廟庵為70處。及至本世紀三十年代末,日軍的炮火又給予其摧毀性打擊。到六十年代“文革”中紅衛兵的“破四舊”,幾乎砸爛了所有劫後余生的為數不多的廟宇道觀,即使是譽滿天下的淨土宗祖庭——東林寺,也被取代做為公社化肥廠,廟中方丈被掃地出門,下放到林場勞動。直到1976年10月,“文革”悲劇結束後,正值百業復興,廬山的佛教又迅速恢復,叢林香火,旺盛不絕。
在廬山佛教幾度起落的歷史過程中,位於西北麓的鐵佛寺也經歷著她興衰發展的變遷。據史料考證,早在唐宋以後,歷代香火就綿延不息,至明清時期廟中亦由女尼住持庵堂。歲月流逝,從明代萬歷到民國又經300余年,鐵佛庵始改稱今名“鐵佛寺”,空門黃卷,燈明香煙,綿綿傳續。然而此後數十年,國逢戰亂,炮火連年,鐵佛寺幾遭摧殘。到“文革”期間又被掃蕩殆盡,鐵佛寺面目全非,凋零破敗,僅存一間殿屋在風雨中飄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