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鄉古鎮特色小城市”
日期:2016/12/13 20:02:37   編輯:古建築紀錄運漕鎮黨委書記朱廣濤張德林攝
皖江晚報:作為千年商貿名鎮,含山縣通江達海的門戶,運漕鎮近年來發展迅速,您認為運漕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哪些?
朱廣濤:我認為運漕之所以發展能如此迅速,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獨特的區位優勢。運漕古鎮是長江之濱,巢湖之畔的一個重要樞紐,隨著裕溪河大橋的開通、226省道的改建、京福高鐵和商杭鐵路的貫穿,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發揮。尤其是裕溪河大橋建成後,陸路交通將更為便捷,南接無為通江大道,距蕪湖僅有30分鐘的路程,北至合蕪高速15分鐘的路程。且合肥市正在實施通江達海工程,加快裕溪河水運通道建設,我們計劃建成2個1000噸級的貨運碼頭,目前已建成1個1000噸的碼頭,並投入使用,運漕的獨特水運優勢將更加顯現。二是深厚的人文底蘊。運漕古文化底蘊深厚,古跡古遺址較多,民間藝人比比皆是,自發組建了“蓼花之音”等多個藝術表演隊。近年來,我們組織人員對運漕古文化底蘊進行深度挖掘,先後編寫了《運漕史話》和《江北重鎮運漕》。三是繁榮的商貿傳統。明清時期成就運漕兩次繁榮。現代商貿業蓬勃發展,覆蓋周邊數十公裡范圍的農村和集鎮。四是有效的體制機制。建立責任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負責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責任機制。建立推進機制,推行“五制四查”新舉措(“五制”:定期報告、定期督查、督查會商、限時辦結、結果通報5種機制;“四查”:“看”項目建設現場、“聽”責任單位和項目執行單位介紹、“查”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相關文件資料、“訪”項目實施進度4種督查方法),對全鎮確定的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進行全程跟蹤督辦,努力實現項目提速、工作提效。建立考核機制,立足爭先進位,堅持“本職+中心”、“定性+定量”、“創先+爭優”的考核方式,在全鎮上下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建立獎懲機制,制定了《運漕鎮爭先進位獎勵辦法》,落實獎優罰劣,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做到成績用項目說話,成效用位次說話,進一步激發機關干部的正能量。
皖江晚報:運漕鎮未來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什麼,如何增強對無為縣的吸附能力以及將采取那些措施來確保目標實現?
朱廣濤:我認為運漕鎮未來的發展定位就是要把運漕打造成游客來含山旅游休閒度假的目的地,未來發展的目標是把運漕建成“水鄉古鎮特色小城市”。
要增強對無為縣的吸附能力,我認為重點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極大地方便生活;二是加快推進城鎮建設,打造宜居的現代小城市。
為確保這樣的目標實現,我們將按照“生態立鎮、旅游興鎮、商貿活鎮、文化強鎮”的總體思路,把運漕建設為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水鄉古鎮特色現代小城市,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在做靓城鎮、提升居住舒適度方面著力;二是在開發建設古鎮、發展旅游業方面著力;三是在發展商貿服務業、增強城鎮輻射功能方面著力;四是在強化文化建設、豐富居民業余生活方面著力;五是在做大主導產業、強化產業支撐方面著力。
皖江晚報:如何利用現有的基礎,做大做強棉紡產業和釀造產業?
朱廣濤:我認為今後在發展工業方面,主要是做強棉紡和釀造兩大特色支柱產業。堅持產城一體化,以產業發展帶動城鎮發展。在發展棉紡產業方面,抓住我鎮被省經信委列為省級紡織服裝集群專業鎮機遇,強力推進棉紡產業集中區建設。一是高起點規劃。以“專業化程度最高、軟硬環境最優、行業發展最快”為目標,制定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重點發展集紡織、制衣、加工等產品展示展銷為一體的紡織產業園。二是高規格招商。以知名度高、科技含量大、創新能力強的品牌企業為目標,大力開展專業招商、定向招商。把我鎮打造成東部紡織企業轉移最具吸引力的承接地。三是高強度投入。園區嚴格項目投資要求,以最少的地塊換取最大的效益,大大提升棉紡產業園的實力。
在發展釀造產業方面,全力支持運漕酒廠改造升級,加快2萬噸原酒生產基地建設,並積極打造成特色旅游產品定點生產企業,大力發展包裝、印刷等關聯性產業,著力打造運酒產業園。
皖江晚報:在城鎮建設上,運漕有何長期規劃,未來在古鎮規劃、保護、開發的總體思路以及正在開展哪些有效的工作?
朱廣濤:我認為運漕鎮在規劃建設上,既要注重個性化建設和整體景觀建設相結合,又要注重老城區改造和歷史文化保護相結合,更加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治理,努力把運漕建成具有水鄉古鎮特色的現代小城市。
我們在城鎮建設上,規劃未來城鎮建成區面積達6平方公裡,鎮區人口達5萬人。根據城鎮總體規劃和旅游發展規劃,我們將鎮區規劃為三大功能區,即:東區為工業集聚區(棉紡產業集群),規劃面積為1.3平方公裡;中區為新城區(政務區及商務區),規劃面積為2平方公裡;西區為老城區(古鎮保護區和旅游拓展區),規劃面積為2.7平方公裡,全力推進三區聯動發展。
我們在古鎮開發建設上,按照“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要求,厘清運漕水系脈絡;立足生態優勢,按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景中”的要求,厘清綠地景觀脈絡;立足古鎮優勢,按照“古鎮徽韻、遺跡遺址”,厘清古鎮與新區脈絡,逐步完善古鎮旅游發展規劃、中心區概念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力爭用5年的時間初步完成620畝運漕古鎮核心區的恢復、重建和800畝拓展區建設,打造裕溪河岸線1.5公裡長景觀和1.5公裡長徽韻園林水街。
緊扣含南片凌家灘、太湖山、運漕古鎮三點一線發展格局規劃,做到彰顯古鎮特色,將運漕鎮域70.2平方公裡范圍作為蓼花州大景區打造,以“人文古運漕、生態蓼花州”為主題,挖掘千年古鎮文化底蘊,打造旅游新鎮、區域靓鎮、文化名鎮。下一步,我們重點是抓住上海多創公司投資30億元合作開發古鎮的契機,力促盡快啟動一期投資5億元的古鎮開發項目建設,重點推進1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設,對古鎮居民進行回遷安置。並有計劃地對李鴻章當鋪、美人靠、袁公館、天主教堂等古建築進行修繕。主動引導上海多創公司謀劃發展具有古鎮特色旅游文化產業,在文化挖掘和傳承上做到繼承創新,一是將沿裕溪河的古碼頭,作為遺址公園進行建設;二是恢復三台閣、萬年台等古建築;三是挖掘運漕美食文化,興建美食一條街;四是引進陶藝制作,興建藝術家創作沙龍園;五是挖掘古鎮商貿文化,興建時尚迷你商業街;六是引水入鎮,打造徽韻園林水街;七是挖掘宗教養生文化,打造禅意古鎮。
我們今年以來在城鎮建設上,按照“抓規劃、拉框架、打基礎、提品位、成特色”的發展思路,實施了10項重點工程,一是按照30m寬的標准建成了約2000米長的環西路;二是按照徽派建築風格,聘請東南大學專家規劃設計建成新的政務區;三是投入800萬元新建了一個占地30畝的市民廣場;四是清理美化了1.2公裡長的五裡溝景觀帶;五是啟動了蕪湖南路一級開發,實施老城區和新城區貫通工程;六是開工建設中百小區、帝景園小區等住宅小區工程;七是啟動了960米長東大街路面“白加黑”、房屋立面改造和規范店招等綜合改造工程;八是高標准規劃建設了沿塔運路兩側各20米寬、5公裡長的景觀大道;九是約2000米長的環西路兩邊綠化配套工程正在建設;十是實施了鎮區入口和新政務區東側2處15000平方米的景觀工程。本報記者陳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