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天神女”的圖案模糊,但大體輪廓仍清晰可辨。
並非只有敦煌莫高窟才有“飛天神女”,昨日,在同安千年古剎梵天禅寺的一個亂石堆中,雕有“飛天神女”的兩塊石刻被意外發現,同時出現的還有磚刻。這些古樸的石構件,初步鑒定其年代可追溯至唐代,令人歎為觀止。
本報新聞助理耿瀚是省文物普查員,他時常在同安大街小巷和偏遠山區走訪。昨天他意外得知,同安梵天寺內有一處亂石堆,便前往一探究竟。兩件風化嚴重的石構件,讓耿瀚立馬激動起來:“太震撼了!竟然是飛天神女。”
耿瀚說,他早年就聽說梵天寺曾經出現“飛天神女”,以為那只是一個傳說。
在部分殘損的石刻上,由於年代久遠,“飛天神女”的圖案模糊了,不過,大體的輪廓仍清晰可辨,姿態栩栩如生。神女手中執有器物或托舉物體,但難以看仔細。同時出現的古老磚刻,花紋難以清晰辨別。
“太珍貴了,飛天神女雕刻明顯屬於唐代風格,體現深層次的佛教文化內涵,在廈門文物界很罕見。”耿瀚說,這些石刻能保存至今十分不易,它們正是梵天禅寺悠久歷史的實物見證。
史書記載,同安梵天禅寺是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始建於隋朝開皇元年(581年),唐初建成,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毀於火,明洪武年間由主持僧無為重建主體建築,之後又遭到多次毀壞,一直到1994年至2000年,梵天寺得以重建。“這些見證梵天禅寺興衰的石質文物,能保存下來的不多。”寺裡的僧人說,原來的住持厚學老法師視若珍寶,一有發現便收集起來放好。
記者查閱大量資料了解到,1982年,厚學老法師曾撰文並提及“飛天神女”。他說,說到梵天寺,首先要提到金剛殿,殿裡有兩尊雄偉的金剛,雕塑於唐代,歷代有過修裝,但還保存其本真。那兩座金剛的座位,雕镂有飛天仙女,也是唐代的石刻。他還提到唐代的磚刻,磚刻上有花紋。
去年出版的《同安文物大觀》也提及了“飛天神女”,並直接闡明:1995年,梵天禅寺重建時,曾於大雄寶殿遺址下出土唐代飛天神女石刻以及牡丹紋方磚等。
昨日,梵天禅寺表示,將請專家對石刻文物做進一步鑒定,並好好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