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築的柱

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築的柱

日期:2016/12/14 19:20:3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大木作

在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築中,一切骨干木構件均稱為大木。如柱、梁、坊、斗拱、檩、椽等。而負責制作

組合、安裝這些大木構件的專業稱作大木作。

柱是一種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載的構件,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重要的構件之一。

一、柱的分類

(一)、按柱的外形分

有直柱、梭柱之別。直柱即無卷殺的柱,此外還有人像柱、束竹柱等

(二)、按柱的斷面形式分

中國古代建築中大多使用圓柱。此外尚有方柱、八角柱、凹稜柱等斷面形式。

(三)、按柱所在位置及功用不同分類

按柱所處位置總的可分為外柱和內柱兩大類。具體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檐柱

位於建築最外圍的柱柱叫檐柱。其主要功能為承載屋檐部分的重量。

2、金柱

位於檐柱以內的柱子,除順建築物面闊方向中線上的柱以外,都叫金柱。金柱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圍金柱和裡圍金柱之分。相鄰檐柱的金柱稱外圍金柱(又叫“老檐柱”)在外圍金柱以內的金柱稱裡圍金柱。若一座建築中沒有用裡圍金柱,則外圍金柱即簡稱金柱。金柱承受屋檐部分以上的屋面重量。在重檐建築中,金柱上端向上延伸,直達上層屋檐,並承受上層屋檐重量,這樣的金柱叫重檐金柱。

3、中柱

位於順著建築物面闊方向中線上的柱叫中柱。中柱直接支撐脊檩,將建築物進深方向的梁架分為兩段。中柱常用在門庑建築中,而殿堂建築一般不用,以擴大室內空間。

4、山柱

位於建築物兩山的中柱叫山柱。山柱常用於硬山或懸山建築的山面。在門庑建築或民居中常可看到。

5、童柱

下端落在橫梁(如桃間梁、桃間順梁、趴梁上),上端象檐柱或金柱一樣乘托梁坊的柱叫童柱。因其下端不落地,所以柱均比較性。這類柱常見與重檐或多重檐建築中。

6、角柱

凡位於建築物的轉角處,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角柱按其位置不同,又有角檐柱、角金柱、重檐角金柱、角童柱之分。

7、雷公柱

雷公柱有兩種,一種是庑殿建築正脊兩端用於支撐向外挑出的脊桁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種用於園攢尖或多角攢尖建築中的保頂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撐的短柱子也角雷公柱。

二、柱網的地盤分槽形式

柱網的分槽形式即是柱網的布置形式。按照宋代《營造法式》中的“殿堂結構”,可分為四種地盤分槽形式。

(一)、金廂斗底槽

由內外兩圈柱組成相似“回”字的柱網形式叫做金廂斗底槽。其梢間內側設有中柱。

(二)、分心斗底槽

沿建築物面闊方向只用一列中柱將建築物等分圍前後兩部分的柱網形式叫做分心斗底槽。這種柱網形式常用於門庑建築中。

(三)、雙槽

用兩排金柱將建築物平面分為大小不等的三區,一般中間進深較大,前後兩區進深小且常常相等的柱網布置形式叫做雙槽。

(四)、單槽

僅用一排金柱將建築物平面分成不相等的兩區的柱網形式叫做單槽。

除了上述四種地盤分槽形式外,在唐代長安大明宮麟德殿中使用了“滿堂柱”的柱網布置形式。

在建築物四周用柱網形成周圈回廊的稱做“副階周匝”,簡稱“副階”。這種形式常用於較隆重的建築物上,如宮殿、塔等。

另外,在秦、漢時期宮室建築遺址和崖墓中,發現有僅在平面中央設一根柱子的,漢文獻中稱為“都柱”。估計這可能是人類半穴居時代的遺風。當然這種建築的規模都是不大的。

三、柱的“生起”與“側腳”

(一)、生起

建築物檐柱的柱高有當心間向兩端逐漸升高,使檐口呈一緩和、優美的曲線,這種做法在宋代《營造法式》中稱為“生起”。《營造法式》規定當心間柱不生起,次間柱升二寸,以下各間依次遞增。即五開間建築物的角柱比當心間柱高四寸,七開間高六寸。這種做法在漢代和南北朝時期尚未采用,宋、遼建築卻廣泛采用,到明、清時期也就少見了。

(二)、側腳

為了加強建築物的整體穩定性,中國古代建築常常把最外一圈柱子(即檐柱)的柱腳向外移出一定尺寸,而柱頭位置保持不動,使最外一圈柱子略向內傾斜,這種做法叫做側腳。宋代規定面闊方向的檐柱向內傾斜柱高的10∕1000,進深方向的檐柱向內傾斜8∕1000,角柱則兩個方向均傾斜。這樣,就形成柱腳和柱頭位於不同的平面位置的情況。樓閣式多層建築的樓層柱,在下層柱側腳上在加側腳,並逐層依此向內收進。側腳只有外圈的檐柱才采用,裡面的金柱、中柱是不采用的。

四、柱的“收分”與“卷殺”

(一)、收分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圓形木柱,除去瓜柱等矮短的柱子外,一律做成上端(柱頭外)直徑小,下端(柱腳處)直徑大的形式,這種做法叫做“收分”,又稱“收溜”。做出收分的柱子顯得穩定、輕巧、視感舒適。小式建築的收分為柱高的1∕100,大式建築為7∕1000。

(二)、卷殺

為使柱子外輪廓線挺拔、優美、富有張力,宋《營造法式》中規定,在柱頭以下1∕3柱高處做成弧形,每1∕9柱高收進1分°,1∕3柱高共收進3分°,加上柱肩處收1分°,實收進4分°,使柱子外形稱為梭柱,這種做法叫做“卷殺”。有的在柱子下段也有卷殺。

五、柱礎與石質

柱礎是柱腳下面墊的一塊石頭,用以保護柱腳。柱礎有各種形式,並可雕上多種花紋和圖案。

石質是柱腳底下,柱礎上面一種墊狀構件,木制的稱為木質,銅制的稱為锧,石制的稱為石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