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雲南歷史文化專家匯聚安寧為安寧古鎮文化建設把脈

雲南歷史文化專家匯聚安寧為安寧古鎮文化建設把脈

日期:2016/12/13 20:13:26      編輯:古建築紀錄

昆明11月19日電 (記者 劉雲) 日前,雲南20余名歷史文化專家匯聚安寧,為安寧市古鎮文化建設把脈。

安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迤西的咽喉,是昆明出入滇西的重要門戶,史稱“安寧雄鎮,諸爨要沖”。安寧又稱連然,是滇中地區歷史較悠久的古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建置史。唐?南诏《德化碑》記載,安寧自秦漢開發鹽、鐵以來,便有“鹽池鞅掌,利及牂牁”之說。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感歎“安寧州文物衣冠,不遜中州”就是對安寧深厚歷史文化底蕰的最好評述。

隨著中緬輸油管道的建設鋪開和橋頭堡建設戰略實施,安寧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在城市建設中,安寧如何傳承古鎮文化,保留原有的街名、地名和遺跡。專家賀成林稱,城市建設中要把整個風格保留下來是不可能的,但一些重要的元素應該保留下來。原來的地名、街名應保留下來。如小橋街、官箱街、賣米巷等應延用。還有太極書院、永安大橋等都印有深厚的文化史跡。永安大橋是昆明通往滇西的一個重要特色橋和,橋文化濃厚,行人往石橋過街、橋對岸有商鋪,書市,賣米街等民生特色。這些在老百姓心目中熟悉而親和的歷史名稱在城市建設中不要割捨,否則古鎮歷史文脈難延續。

專家譚永仁稱,安寧又稱“螳川寶地”,根據它的歷史文脈和天時地理,應該念好有山、水、林“三字經”。以螳螂川為例,它是滇池出口的第一道風景線。歷史上螳螂川沿岸的農村都是采用水車提水灌溉農田,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沿岸的的田園風光、鮮花道路、小橋流水和水車隆隆在安寧人民心中印有深刻記憶。昆明人放假都往這裡跑。它具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又是一個地方的生態地標,在城市規劃布局中應該保留這些生態元素。保留下來不僅能為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態空間,又能處理好山水與城市的和諧關系。

專家段斌、朱惠榮、余松濤等表示,安寧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出了不少名人,如楊一清、楊升奄、李根源、朱培德、陳忠書等。徐霞客曾在他的游記中寫到“以我看到的溫泉,數滇南最多,安寧溫泉實屬第一”。元代就發現雲南有17處溫泉。也就是說在700年前,安寧溫泉就是天下第一湯,稱碧玉泉。建議在安寧這座古城內開辦升庵學堂,一清書院,徐霞客畫院等,將安寧的歷史文化名人再現於城內。城內還可有土陶作坊,釀酒坊等,這樣安寧這座古城在與兩代城市接軌過程中就能賦有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和風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