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秦風楚韻入靖港

秦風楚韻入靖港

日期:2016/12/14 17:19:0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靖港屬望城縣所轄,近洞庭,傍湘江,回望是仰宗祖庭之沩山,翹首乃於斯為盛之岳麓。有人說靖港像一字隸書:蠶頭燕尾,秦風楚韻,一橫寫山一片水鄉。此語雖過於文氣,但也十分形象;還有人說靖港是一座金礦:乘中部崛起之風,得長沙大河西開發區之勢,想怎麼開掘便可怎麼開掘。此言雖太淺白,倒也十二分實在。


    而我則以為:靖港有福,福在欣逢盛世;游人有福,福在有此靖港。

    靖港於我確實不遠,可說僅一水之隔。我住湘江東,君住湘江西;幾回游靖港,幾回在夢裡。翻閱了記載靖港的有關文字後,我就一直在想像著以怎樣一種方式走進靖港。

    武德四年(621),唐朝大將李靖追討梁王蕭銑,途經宜昌、岳陽並越洞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或造船,一路雄風,三軍駐扎沩港。李靖治軍,紀律嚴明,深得人心。平定江南後,李將軍又遠征漠北,戰功顯赫,所到之處,備受人們敬仰。靖港人一為感懷其恩德,二為紀念其戰功,從此沩港便更名“靖港”,成為天下江南名望之鄉。基於此,我亦想像著向旅游部門租一仿古戰袍,策馬走進靖港,想來必定是威風八面、壯懷激烈罷。

    清雍正七年,靖港人建宏泰坊,為長沙最後一家清代妓院,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而原建築卻僥幸保留至今。宏泰坊,若一江南女子,雖飽飲歲月風霜,弱顯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態,但其稜角之分明,線條之優美,卻是隱約可令人追懷的。如倏忽間一絲暖風微起,還可嗅到當年的胭脂氣味。且思量,我若乘一烏篷,順湘江北去,著一身長袍馬褂,足蹬一雙響底木屐,重溫著“欸乃一聲山水綠”的舊夢,而只要抵達靖港任何一處碼頭,便可拾級而上,一任腳下木屐叩響巷內濕潤麻石,或聲聲緊,或聲聲慢,直尋宏泰坊。若能興之所致,我當希望那坊間女子咬我一淺淺月牙齒痕,留一輕微痛癢歷久亦不消逝。



    靖港天天有戲,其戲台建於民國十年(1921),三面臨水,以便船民停靠時觀看。劇目多以地花鼓為主,一幕《劉海砍樵》,時唱時新,百看不厭;一聲劉海哥,令多少男人心腸柔軟,令多少女人企盼連年。從宏泰坊一路微醉而出,最好的去處當然不是回家,而是再上烏篷,背倚船艙,在江風湖風的微熏中重溫一幕《劉海砍樵》罷。

    當然了,以上這幾種走進靖港的方式,只是在夢中,我如此這般地走過。

    而真正走進靖港,卻是由我兒子廖瞻駕車一同前往的。那是不可多得的一個爽晴日子。我們從開福區湘江世紀城出發,約30分鐘便到了靖港東廣場。從資料上獲悉,靖港古鎮現在還保存著“8街4巷7碼頭”,民居1008棟,主街道長12751米,有數十處古商鋪、作坊、會館、廟宇和極具紀念意義的遺址。在老沩水湘江處還建有曾國藩文化公園,等等。

    可看的景點委實太多,那就信步走去,走到哪看到哪吧。

    長條麻石鋪就的街面,錯落有致,麻條石與麻條石的縫隙間偶爾有氤氲水汽浮起,有騰雲駕霧的虛幻之感。而兩面的商鋪,雖然被歲月抹了黑臉一般,但古拙中顯整潔。父子倆就這麼走著,看著,倏然間就有一陣童謠聲飄來:老少爺,靖港鞋,走正道,上台階;縣太爺,愛布鞋,腳板穩,身不斜……聞聲舉目,便見左側一書有“湖南望江樓制鞋廠”字樣的廠房。進得鞋廠門店,才得知靖港鞋店在民國初期就早已聞名大半個中國。鞋店中,各式鞋類琳琅滿目,而且價格十分便宜。無需店主人推銷,父子二人便各買一雙。

    靖港鞋穿上果然適腳。靖港鞋穿上果然腳板穩當,身正不斜。這令我記起了少年時曾讀過的《我的一家》和《祝福青年一代》,而作者就是被譽為革命母親的靖港人陶承,她不正是穿著這樣的布鞋走上革命道路的麼?

    時間尚早,可看可游的去處甚多,正所謂來路正長矣。但我想此回我父子二人走靖港,或者說,此後所要走的漫漫人生長旅,還真會走出另一番境界來也未可知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