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注入“文化因子”,激發古鎮新活力

注入“文化因子”,激發古鎮新活力

日期:2016/12/13 20:03:3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文化沙龍裡演奏著一支支優雅的曲子;花間堂在古建築裡開出精品客棧;經過改造的1086慢生活街,裝入更多慢生活時尚元素……周莊古鎮呈現別樣江南水鄉風情。

    “全球優秀生態景區”、“全球十大最美小鎮”等榮譽接踵而至,周莊古鎮一枝獨秀。江蘇水鄉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任永東說:“改變源自‘文化’,正是有了無處不在的‘文化因子’,才使得古鎮業態和公司盈利模式同步轉變、品質和效益同步增長、管理服務和游客滿意度同步提升。”

    “景區黨建”激發古鎮創新活力

    6月底,記者來到江蘇水鄉周莊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采訪時,任永東正在為黨員授課,此次黨課的主題是“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挖古鎮文化旅游潛力”。

    這樣的黨課已堅持多年,也成了黨員們的必修課,他們將之稱為“營養餐”。旅游公司把黨建與文化“嫁接”起來,充分發揮黨建在旅游產業中的促進作用,走出一條“圍繞旅游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旅游”的發展之路。

    走在古鎮老街上,一股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馬曉晖文化沙龍,粉牆黛瓦的兩層明清風格建築透露出濃濃的江南水鄉風情,裡面既展示了馬曉晖多年來從事音樂推廣工作的照片,還設有工作區域供藝術家創作交流。海內外游客可以走進老宅休憩觀賞,親身感受工作室的藝術氛圍。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晖也定期來沙龍內演奏。

    廣攬社會、民間的力量“種”文化。周莊建成多個特色文化工作室,創新推出“萬三水上財道”等古鎮水上游新項目,並培育一批文化船娘,使水上游成為周莊一道亮麗的流動風景。任永東說:“周莊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堅持對水鄉古鎮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在建設文化驿站時也特別注意與水鄉文化的融合,使之真正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紐帶。”

    黨員服務提升游客滿意度

    周莊景區的顯著特點,就是原住居民依然生活在景區內,這為景區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只有將社區黨組織和景區協會黨支部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填補景區服務的空白區。”任永東說,將景區、社區黨組織之間的壁壘打破,才會形成服務游客的合力。

    在周莊,隨處可見“微笑小屋”,這是供游客休息的黨員服務站,屋內設有座椅、吧台及書刊架,更有意思的是,小屋裡還提供筆和便利貼,游客到此可以將心情記錄下來貼在牆上,這滿屋的便利貼,便是“黏”住游客的最好憑證。

    景區黨員志願者每天都會如約來到服務站,為過路游客提供向導、供水等服務。設立黨員服務站,是周莊探索黨建工作新模式的內容之一,他們將黨組織建設與旅游產業發展相融合,做到景區在哪裡,黨組織就建到哪裡;哪裡有游客,哪裡就有黨員服務網。同時,景區還向社區黨組織借力,通過相互補位來填補景區的服務空白點。

    “文化因子”滲透古鎮

    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周莊接待游客7.67萬人次,古鎮上的客棧、家庭旅社等住宿率均接近100%,有時甚至一房難求,比往年有大幅度提升。目前,周莊共有民宿近60家,僅“周莊人家”品牌門店就有8家,由於加盟不收任何費用,還為民宿提供推廣平台,大家的參與度很高。另外,“貞豐軒”擁有套房、大床房、標准間等18間客房,客棧隨處可見的是錦鯉與荷葉元素搭配的裝修,木質雕花的家具,盡顯江南風情。無論是品牌民宿還是精品客棧,或簡樸,或奢華,卻都透著一份江南特有的恬靜。

    “文化”既印在景中,也留在情中。隨著加大文化旅游資源的培育和發掘,周莊旅游公司致力於打造集風情小吃、民居民俗、體閒體驗於一體的特色文化街區,讓游客進了古鎮景區就可以享受到“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休閒式服務。(史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