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人造古城:官員的政績豪賭由百姓買單

人造古城:官員的政績豪賭由百姓買單

日期:2016/12/13 23:11:2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山西耗資6千萬元打造的“孫大聖故裡”成了爛尾工程,類似重建名人故裡或者古城復原的大手筆,近年來在各地遍地開花,試圖以所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方式拉動經濟發展,揭開為古城名人招魂的面紗,露出的政績豪賭才是真實面目,贏了自然官員喜獲升遷,輸了則是百姓遭殃買單。

房產頻道 < 返回     山西大同,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300余年的建城史。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在計劃經濟時代曾輝煌一時,近20年來卻日漸式微。2008年初,新任市長耿彥波強力推行耗資上百億的“古城恢復性保護工程”。其中城牆修復工程投資10億元,將在5年內全面完成四面城牆及甕城的修復。“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的口號下,大同城開始變成了一個大工地。

    消失”的家園

    “一幢樓,昨天還在,今天就沒了。”這樣的速度大同人幾近習以為常。2009年,大同的城市拆遷面積高達400萬平方米,平均一天一萬多平方米。激進的大規模拆遷,讓耿彥波被人稱為“耿拆拆”、“耿指倒(一指就倒)”。然而,耿彥波並不願意為這些爭議耽擱時間,他對外界表示“我沒時間等了”。快馬加鞭的建設中,十幾萬大同市民搬離老城區,為這座“再造古城”讓路。

    2012年,耿彥波迎來了5年任期的最後一年。近15年來,耿彥波從未在一個地方干滿一屆,這不禁也引發了大同市民對其可能中途調離,落下個爛尾工程的擔憂。而如今這場浩大的“古城再造”運動依然如火如荼,大同已難再回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