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聚寶 安居騰龍
日期:2016/12/13 22:42:0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安居古鎮一角
修復後的火神廟街
黃安壩如畫美景
龍騰安居
遠眺波侖寺
核心提示》》
稟賦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坐擁多元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面臨前所未有的寶貴發展機遇,一場天翻地覆的城市變革,正在古城安居興起。
在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潮中,銅梁縣安居鎮在市級各部門的關心指導和銅梁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建設“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成渝兩地旅游目的地、西部一流旅游古城、銅梁縣城副中心”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創新方法、迎難而上,譜寫著一座千年古城保護與開發的新華章。
龍騰安居慶豐年
“上元張燈火,自初八至十五日,輝煌達旦,並扮演龍燈、獅燈及其它雜劇,喧闐街市,有月逐人,塵隨馬之觀。”清代道光版《銅梁縣志》,忠實地記錄著銅梁人舞龍的盛況。史料記載,當時的銅梁龍燈,吸引了臨近的璧山、永川、榮昌等一帶客商到銅梁賞玩。每至正月舞龍,銅梁縣城旅棧客滿,街道堵塞。
“龍鄉”銅梁的昔日盛景,很快將於銅梁古城安居重現——曾在北京奧運、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慶典等多個重大場合上亮相的銅梁龍,即將以《中華第一龍舞》的形式,定居安居。
安居是龍鄉銅梁的龍文化發祥地之一。安居曾為古代巴國轄地,巴人的蛇文化在安居和周邊地區經過歷代傳承發展,衍化為如今聲名遠播的銅梁龍文化。在明代之前,安居便流行“祭龍”和“游龍”等活動。迄今,安居仍有50%以上地名都帶有“龍”字。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銅梁龍文化孕育出不同模式和風格的龍舞民俗,蘊涵著廣大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華第一龍舞》是銅梁縣在兩年前打造的一台以舞龍為主題的大型地方歌舞劇,時長約80分鐘,包含《龍舞九天》、《華彩銅梁龍》等9個章節,運用原創音樂、舞美特效展現龍舞的雄渾大氣。節目主角“銅梁火龍”運用LED燈光效果,讓整個龍身在舞動時變幻出七彩光暈,在高達1300℃高溫的鐵水映襯下格外炫目。
地處安居鎮中心區域的琵琶島位於涪江、瓊江兩江交匯之處,四面環水,地勢平緩視野開闊。無論是置身與之隔江相望的涪江大堤,還是登臨橫臥瓊江的泉溪大橋,琵琶島上的景物都能一覽無余。按照規劃,琵琶島將招商10億元進行整體開發打造。其中,佔地600平方米的兩江休閑廣場將成為表演《中華第一龍舞》的最佳舞台。
“明年年初,安居將迎來古建修復一期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其間《中華第一龍舞》將在琵琶島進行首場演出。之後,這一節目將作為安居旅游的重頭戲,定期在琵琶島上演。像《雲南印象》《印象武隆》一樣,《中華第一龍舞》必將成為安居乃至銅梁一張熠熠生輝的城市旅游名片。”安居鎮黨委書記劉勁鬆說。
不僅如此,安居鎮還計劃分別在今年春節和明年端午,恢復安居傳統的“龍燈會”和“龍舟會”。龍燈會主要以扎龍、舞龍、賞燈等內容為看點;龍舟會則主要依托涪江、瓊江兩江和安居主干道,展開水龍舟和旱龍舟比賽。
千年文明耀巴渝
以《中華第一龍舞》為代表的龍文化,只是安居千年文明積澱中的滄海一粟。
安居鎮始建於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原名赤水縣,後於元朝廢縣。明成化十七年復縣,更名安居縣。由於地處涪江、瓊江兩江交匯處,安居歷來為一方交通樞紐,它上達遂寧、射洪、三台、綿陽,下通合川、重慶主城,是川西北與重慶物資交流的航運要道,商貿雲集百業興旺,被譽“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安居鎮上的老人們至今仍為當年兩江之上船舢雲集,幼童亦能“跳幫過河”的趣事而津津樂道。
如織的人流物流,讓多元的文化在安居碰撞、交融、扎根。如銅梁縣縣長唐川所言:“古建築和才子文化是安居古城整個歷史文化的精華,是安居的兩大名片。”
安居宗祠、會館、行會、商會等古建築林立,僅查明的會館遺址便有十數座,不僅有較為常見的湖廣、福建、廣東會館,甚至還有罕見的印度、緬甸會館;傳播道教思想、代表佛教風格、弘揚儒家文化的“九宮十八廟”最早者建於唐朝初年,構造精美、雕飾精致,神像造型栩栩如生;瓊江崇德書院書香氤氳,街巷明清建築鱗次櫛比。
安居才子輩出。自宋代便出進士,明清更甚。據統計,安居宋、元、明、清中舉人者多達200余人,其中進士23人,翰林4人。王家父子,三進士二翰林,其五代舉人以上10余人。有的朝廷為官,職至二品,成就一代名臣;有的封疆大吏,為民造福;有的著作等身,留下千古名篇。各行各業,皆有人才,名人數不勝數。
此外,安居還留下了眾多名人足跡。唐代大詩人韓愈在此題下的“鳶飛魚躍”,和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題下的“第一山”石刻,已歷經千年而不朽。抗戰期間,蔣介石、馮玉祥曾來此視察中央軍校和為抗日募捐;瀘順起義失利後,劉伯承曾在此避險;著名戰斗英雄邱少雲曾在安居老街面館幫工……
古城涅槃欲振翅
然而,伴隨著歷史車輪的推進,特別是水路運輸的衰落,安居開始逐漸褪去繁華。風雨的侵蝕,無序的建設,人為的損毀,讓這座千年古城逐漸變得面目全非。
如何重現古城之繁盛?2011年2月,銅梁縣和安居鎮審時度勢,對古城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決定把安居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成渝兩地旅游目的地、西部一流旅游古城、銅梁縣城副中心”。同年5月,銅梁縣確定對安居古城實施保護性開發。
安居鎮委托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全鎮進行了總體規劃。委托在古建修復方面經驗豐富的成都新方圓環境營造有限公司,在尊重傳統、保持風格的前提下,按照“修舊如舊”的設計原則,對火神廟街、文廟、波侖寺等16個項目設計了詳規,完成了下紫雲宮、東岳廟、萬壽宮等幾個重點文物古跡的修復設計方案。
2012年7月4日,經過一年籌備,安居古城保護性開發正式啟動。同時,銅梁縣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安居鎮發展的意見》,將安居作為全縣發展鄉村旅游、構造“一城三區五朵花”旅游格局的龍頭項目來抓,給予政策、項目、資金、土地等多方面支持。安居古城保護性開發升格為縣級發展戰略,千年古城安居開始為重生涅槃。
安居鎮鎮長王萬勇介紹,目前安居火神廟街的立面修復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景觀、小品、綠化布置;西街按照清代、民國錯位歷史空間風格打造,臨街、臨江面修復已經完成工程量的90%;興隆街按照民國風格全面推進;入口城門、王家翰林院、天後宮、帝主宮、城隍廟、元天宮修復已經完成,萬壽宮、文廟的修復正有序實施,龍興寺、波侖寺的修復即將啟動。
同時,安居的場鎮建設也得到穩步推進。投資350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場鎮污水管網鋪設基本完成;投資1300萬元的泉少公路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烏木溪後河溝段治理工程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投資8000萬元的銅梁最大的農民新村建設已完成60%,預計在年底前全面竣工;投資5000萬元的商業中心征地拆遷已基本完成;古城15座星級公廁的建設已全面啟動。
安居鎮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西街和興隆街管網改造和建築立面改造工程,完成古城游客接待中心、景觀入口廣場、生態停車場等建設,力爭順利開街並舉辦文化旅游節;於今明兩年完成安居污水處理廠、商業中心等場鎮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景區內所有道路提檔升級工程,繼續推進古街風貌改造,不斷增加場鎮承載能力;在3年內完成“九宮十八廟”等文物古跡修復,引進大的投資集團推進黑龍嘴、琵琶島、黃家壩等旅游片區的規劃開發。
今年7月1日,銅梁遭遇特大暴雨,安居鎮災情特別嚴重。市水利局局長王愛祖專赴安居鎮指揮抗洪搶險後,支持安居鎮獲得國家大江大河專項治理資金6000萬元。今年年底前,按照20年一遇標准修建的涪江、瓊江兩江大堤將啟動建設。
產城融合民安居
事實上,無論是旅游業發展的規劃,還是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其根本目的都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讓一方百姓樂業安居。銅梁縣和安居鎮黨政一班人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修復之後的安居古城,一定要成為安居居民的“金飯碗”、銅梁百姓的“聚寶盆”。
安居將“以古城旅游、現代觀光農業、濕地公園為核心的旅游產業”定位為全鎮戰略發展的核心,全鎮被劃分為古城核心區、黑龍嘴旅游地產區、琵琶島旅游休閑區、黃家壩濕地公園、波侖寺文化發展區、石馬建設拓展區、涪江特色鄉村旅游區七大區域,進行多元化發展。
其中,古城核心區將重點打造火神廟街(含大南街)、西街、興隆街3條特色古街區,恢復九宮十八廟、縣衙、王家翰林院等精品古建築。黑龍嘴約600畝土地將打造成為旅游地產區,包括旅游商貿中心區、現代高檔商住區等。琵琶島休閑養生區以星級度假賓館、主題娛樂會所、高級養老護理中心為主,打造休閑養生區。以濕地公園為主,對黃家壩進行整體開發,打造黃家壩濕地公園,結合彩色觀光植物園,開展露營、越野、觀光、農作物採摘等活動。以波侖寺為中心,修復並擴建波侖寺、龍興寺,輔以配套休閑商業街區打造古城獨具特色宗教文化旅游區。在古城舊城與石馬農民新村銜接處規劃修建設功能新區,做到古城開發與新城建設有機結合,將楊樂壩、淘河壩整體打造為休閑農業、涪江觀光旅游、跑馬場等特色鄉村旅游區。
安居古城的目標是,力爭到2015年底,常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
國慶剛過,安居鎮宣傳委員何磊便開始著手為《中華第一龍舞》的重新編排忙碌起來。不久之後,眾多安居人將和這位兩年前《中華第一龍舞》首演的主力演員一起,讓一條雄偉的巨龍再次從古城升騰。
文/彭光燦 王靜
相關鏈接》》
四大優勢 奠定古城復興之基
區位條件優越。安居鎮位於銅梁縣城西北部17公裡處,距重慶市區66公裡,距渝遂高速公路少雲互通口3.5公裡,是重慶主城功能的重要拓展區,也是潼南楊氏故居、合川釣魚城、大足石刻等渝西旅游環線的中心節點,同時又處於成渝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擁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
文化底蘊深厚。安居鎮是一座體系完整的多功能古城,曾於隋唐和明清年間兩度建縣,鎮內有市、縣級文物古跡19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九宮十八廟、會館府邸、古街民居、“安居八景”等聞名遐邇,禮部尚書、封疆大臣、翰林大學士人才輩出,詩人韓愈、書法家米芾也曾流連於此,馮玉祥、劉伯承等革命先輩均在此工作生活過,具有重要的文物保存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自然風光優美。瓊、涪兩江流經安居境內,水資源豐富,是銅梁縣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兩江沖擊而成的黃家壩生態濕地(2000畝蘆葦和1000畝草坪)、楊樂壩、淘河壩為安居鎮發展旅游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奠定了寶貴的基礎,成為重慶市主要的綠色蔬菜基地。
產業特色突出。安居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重慶市市級中心鎮,政策優勢明顯,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觀光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的一、三產業發展格局,特別是隨著安居古城保護與開發的快速推進,以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