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浙東四大叢林”之七塔禅寺

“浙東四大叢林”之七塔禅寺

日期:2016/12/14 17:30:10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七塔禅寺全稱七塔報恩禅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東近彩虹北路,始建於唐大中十二年(858年),距今已有近1200年歷史,是寧波城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大規模佛寺。

    提及該寺的起源,當從江西分寧宰任景求說起,他捨宅為寺,敦請天童寺退居方丈心鏡藏奂禅師居之,是為開山始祖,寺初名“東津禅院”,後更名為棲心寺,目前寺內尚存心鏡藏奂禅師捨利塔。此後寺院幾經興廢,其間歷史多已不詳。至明代初年,為防倭寇,遷海到居民入內地,普陀山寶陀寺觀音像也被遷入七塔寺內供奉,因而寺名改為“補陀寺”。之後又因其在康熙年間寺前建有七座石塔代表七尊佛而得名。

    寺名“七塔禅寺”磚雕貼金榜額,為已故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題,陽光下熠熠生輝,蔚為莊嚴。照壁之陰,镌“唐代古剎”四字,筆力雄遒,乃杭州書法家俞德明所書。

    作為浙東佛教四大叢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延慶觀宗寺)之一,七塔禅寺殿堂結構典雅,古樸莊嚴,為典型的禅宗伽藍七堂建制,其主要建築有:七佛塔、山門牌樓、天王殿、圓通寶殿、三聖殿、法堂暨藏經樓、玉佛閣、祖堂、鐘樓、鼓樓、東西廂房、綜合樓等。

    值得注意的是,寺內除這些古典建築外,還保存有一批珍貴文物,如寺院開山祖師心鏡藏奂禅師捨利塔,上刻有“唐敕賜心鏡禅師真身捨利塔”等字樣。廟內的宋代大銅鐘兩口,各重達七八千斤,分別鑄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和嘉定十一年(1218);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緒頒賜的《龍藏》一部等。其他如梵文貝葉經、清代石刻五百羅漢造像圖等也工藝精妙,形神兼備,佛門珍品,海內無雙。

    另外,七塔禅寺在寺院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尤其是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前瞻性思維,為古剎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發展之路;贏得了佛教界與社會大眾的充分肯定和贊譽。

推薦閱讀:

河南滑縣重建滑台大雲寺

吉林神秘的三寶菩提寺

河北隆興寺:文化豐厚的千年古剎

長春道教景觀長春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