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5月4日電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建新攝影報道:4月14日,記者從萍鄉市文化部門獲得最新消息,隨著萍鄉現代都市化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該市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贛西邊陲古城—田中古城遺址迎來了發展新機遇,有關部門正采取緊急保護措施,對這一最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遺址進行科學保護、開發和利用,並正式啟動了將該古城遺址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等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家唐際根(左二)在三田考古調查。
田中古城遺址距離萍鄉市區約4公裡,整個古城依山勢建在一座低矮的丘嶺上,是一座商周時期的城址,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經考古人員測量,該古城東牆長約160米、南牆長約240米、西牆長約154米、北牆長約223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城牆直接築於地表之上,底寬12至14米。牆體由偏紅的黃土逐層夯築,夯層清楚,層內含大量石子和少量紅燒土以及砂質紅褐陶片。遺址略呈長方形,四面均可見土夯城牆體殘存,東、西城門遺跡清晰,西城門較完整,城牆最高處尚有3.2米,還有祭祀台、生活居住區和烽火台等遺跡,古城址的輪廓基本清晰。
萍鄉市博物館館長鄒松林告訴記者,萍鄉位於吳楚交界處,古稱昭萍,又稱楚萍,商周時期為荊州地域,春秋戰國為楚之東境。據江西省“省志大事紀年”記載:“商”時,江西僅有三座城(吳城、牛頭城和田中古城)。三座古城址的發現,打破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
據考古資料顯示,田中古城雖然本身面積不大,約4萬平方米,但在其周圍5平方公裡內分布有很多同時期的聚落。因而它所代表的是一處大型的古代聚落群,古城本身應該是聚落群的中心所在。說明當時的田中古城在古越族地區來說,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對於萍鄉來說,田中古城屬萍鄉境內有實物證據,有文獻記載,有城牆遺留至今尚能辨認城郭大小的一座3000多年前的古城,是萍鄉城市記憶的前身,留下了祖先智慧的結晶。
按照城鎮化建設規劃“南延北擴”和實施文化興市戰略部署,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萍鄉市正把科學保護田中古城這一文化遺產,彰顯本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列為萍鄉現代都市建設的新亮點和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古城四周目前正在建設的“田中濕地公園”,就是把公園建設與古城保護相結合,形成人文景觀與歷史文化遺址交相輝映,從而打造出一個萍鄉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重要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