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松塘“翰林村”
日期:2016/12/14 17:20:59   編輯:古建築紀錄月池畔,區氏宗祠,繁刻精雕的柱礎、橫梁、檐飾,匠工絕倫
800余年來,松塘村的祖先沿著西北到東南這一段“氣脈”先後挖掘了7個池塘
科舉制留下的旗桿石體現松塘崇文重教之風
因為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松塘村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廣東省攝影創作基地自然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月24日,第四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松塘村召開。
松塘村,位於西樵鎮上金瓯村委會。宋代開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全村1500余人,其中90%都姓“區”。據傳,松塘區氏列祖始居桂陽郡(今浙江省吳興縣),本為會稽人。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間,為避兵亂,松塘村始祖區世來,偕弟兄區世從、區泰來,自南雄珠玑巷南遷,定居廣州府南海縣江浦司鼎安都金瓯堡九圖鄉,以姓名村,名曰“區村”。
松塘村內有一座翰林門,兩側對聯書寫著:“古來數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事業還是讀書”,可謂字字珠玑,傳說是松塘村第二位進士區谔良所著,也正是松塘村風的真實寫照。
據統計,從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至清宣統乙酉年(公元1909年),松塘村共走出了22位翰林、進士、舉人、優貢、副貢。其中,清同治進士區谔良更被李鴻章保奏與容闳常駐美國,共同督辦幼童留洋事宜。此外,清光緒年間,區維翰親率牟勇,獲匪懲創,被張之洞奏請賞加道銜。
進入民國,松塘村區氏依然流風未艾。其中,村民區夢覺大革命時期與蔡暢、鄧穎超一起投身於反帝反封建斗爭,成為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領袖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區夢覺曾任廣東省政協主席。
松塘村多古建築,最為村民熟知莫過於區氏宗祠和孔聖廟。其中,孔聖廟原名文昌宮,坐落村中月池畔,始建於宋初,供奉文昌、魁星以佑村人文運,與古羊城桂香街文昌廟同著於志乘。松塘村民崇尚儒學,視孔聖為萬世師表。每逢幼兒啟蒙開學或是仕途應考,都必到孔聖廟禮拜一番,祈求讀書聰穎,仕途順暢。
松塘村目前經濟並不發達。今後,佛山南海西部片區將開辟旅游城巴,將松塘村與西樵山、九江、丹灶連接,共同發展旅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