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是什麼阻礙我們進一步的提高

是什麼阻礙我們進一步的提高

日期:2016/12/14 20:38:40      編輯:古建築紀錄
2010年的導游證年審培訓結束了,收獲最大的不是學到了一些知識,而是更多的思考。昨天下午安排的課程是由山西省古建所一位老師講的山西古建文化,這位老師從世界遺產講起,輔以大量的圖片,將山西古建文化做了一番講解,其中海量的信息讓聽眾無暇他顧,直到下課時,很多的東西卻依然沒有講完,帶著稍有遺憾的心情向老師討要講課課件但卻遭到了婉拒。被拒絕後的郁悶在今天已經一掃而空,更多留下的是一些思考,在這個行業內,是什麼阻礙了我們進一步提高?

老師婉拒的理由是裡邊有一些別人的成果,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所以不能外傳,但這何嘗又不是在固步自封,因為身處山西古建所的原因,讓他們接觸了很多山西古建築,而且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其中研究細節,從而獲得很多寶貴的資料,可對於同樣希望更好的了解山西古建的我們,為什麼只能站在冰冷的柵欄外面瞪大眼睛有限地在昏暗的光線中觀察那些我們想了解的構件、結構乃至建築特點,我們也是為了把山西古建築更好地講解給想了解他們的游客啊,我們也想不遺余力地用我們的講解诠釋山西古建文化寶庫的稱號啊!既然能夠在公開場合講解出來,那就不是什麼不可宣揚的機密,為什麼就不能資源共享呢?面對那些對中國古建頗有興趣,甚至想進一步提高造詣的國內外游客,憑我們導游對山西古建那一知半解的膚淺知識能滿足游客的需要嗎?山西省古建所的各位專家們,這個時候,你們會去做這個導游嗎?你們就是這樣來體現山西人的熱情好客嗎?山西為什麼不能湧現大批的高素質導游,這難道不是原因之一嗎?

聯想到今年四月我們在備戰全國旅游院校導游大賽的時候連一張高品質的雲岡石窟的圖片都無法找到,網上的圖片要麼像素不夠要麼是圖片中有明顯的標簽,想實地拍攝吧,憑我們游客的身份又怎能有榮幸在世界文化遺產的雲岡石窟五六窟中拍照,我們理解保護文物的迫切心情,我們也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保護文物,所以我們教育我們的學生不要對著文物拍照,要保護人類共同的遺產,但為什麼有些人就可以利用自己專業的身份在其中大拍特拍呢,你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和觀念乃至責任感何在,你們也不過就是利用自己專業的身份拍攝專業的照片待價而沽謀取利益罷了!

山西的旅游資源就是以佛教文化、晉商文化、根祖文化、黃河文化等組成,而其中古建文化地位舉足輕重,但能夠對山西古建築侃侃而談的導游又有多少,或許我們知道中國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山西遼金以前的木構建築占全國的七成以上,但我們能否把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分析的井井有條,講解的完整透徹,從而從唐代建築中看到唐文化的輝煌?我想,很多的時候不是我們的導游不想,而是我們的導游缺乏在佛光寺中一住半年的研究,可是誰又能給他們提供這樣的便利條件呢?

在強調資源共享的今天,如果依然不能打破行業壁壘實現資源間的互通有無,如果無法讓作為山西文明使者的導游有機會真正零距離地接觸到山西文化的核心,山西將永遠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而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旅游強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