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檐、騎樓,一種特殊建築文化的沉澱
日期:2016/12/14 22:04:12   編輯:古代建築史;eD/d"TjTH02008-12-31
&_&y@9B)W!@_02b^o1R-we-w0-->中國古建築營造網:]HL7J"hR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V4xJQ2I'pMD{騎樓、廊檐是一種特殊的建築形態,對於我國南方或江南地區的中老年人來說,廊檐、騎樓並不陌生。舊時,在浙江省杭嘉湖地區或多或少都有廊檐騎樓景觀,成為地域建築文化特色之一。近期,在杭州一縱三橫市政建設中,將慶春路、鳳起路等地一些樓房改造成廊檐形式的騎樓,擴大了路面使得交通更加通暢,促進了這一地區的商貿發展,並且保留了幾分錢塘建築文化的特有韻味,不失為城市改建的成功范例。中國古建築營造網Pq.vZB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o;A'[t0q$v}一江南城鎮的廊檐中國古建築營造網;iu2f8b v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1i`3B N9{/N[!H杭州近郊的塘棲鎮以廊檐遍布大街小巷而聞名。塘棲人有兩句老話塘棲鎮上勿落雨;塘棲街上不濕鞋。外鄉人聽了此話大惑不解,其實,所謂塘棲鎮上勿落雨是指鎮上的房屋大都是檐樓建築,在大街上行走,有廊檐擋著風雨,人們出門無須帶傘,即使傾盆大雨,也淋不著雨,自然也就不會濕鞋了。清代詩人王拭有詩:摩肩雜沓互追蹤,曲直長廊路路通;絕好出門無礙雨,不須登履學坡翁。浙江的廊檐與我國南方的騎樓又有所區別。江南的廊檐是土生土長的,受外來影響有限。據《塘棲志》載:塘棲自明代形成鎮集以來,四鄉富戶聚居,外地客商雲集,蔚成一方巨鎮,人們沿河築埠。沿河為街,建有過街廊檐,遮陽擋雨。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杭嘉湖地區的所謂廊檐,在明代就已經產生了,它與近代的騎樓建築又有相當程度的類似與差異。有的廊檐是有樓層的(多是中式磚瓦屋),將房屋與行人道連成一體;有的廊檐只有長廊,並沒有樓面。也就是說,只是一些沿河街道的走廊,而沒有相聯接的樓層;也有的所謂廊檐,只是在門前搭建一個棚子,防避日曬雨淋而已。這種建築形式與桐鄉烏鎮、嘉善西塘、德清新市、紹興安昌等地所見的沿河街道長廊形式大致相同,並與當地經濟繁榮有著密切的聯系。
l5{N3TcOI"{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R,V#z4k0Os:ZP二廊檐建築的時代成因
6ROSnT/@P w@`0 中國古建築營造網1{/Q9?g@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前,貫通我國南北的鐵路、公路干線尚未建成。當年客人到杭州旅游多數是坐船來的,塘棲處在大運河末端,杭州的大門口上。由塘棲到杭州剛好是一天水程。游客船到塘棲,必要拋錨上岸宿夜。歷代以來,塘棲物產豐富,集市興旺,交通發達,有江南十大名鎮之首的說法,而廊檐建築正是順應了商貿昌盛、物產交易需要而創立的。中國古建築營造網ron+nlDI(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