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奇石刻滿牛鬼蛇神
日期:2016/12/14 17:32:30   編輯:古建築紀錄雕刻長3.3米,高1.1米,上有百位形態各異的人物以及蛇、牛、馬。
沿著蜿蜒小路,就到了石刻所在
白無常索魂
奈何橋
鬼魂被驅趕
長壽區但渡鎮未名村龍溪河邊的一塊懸崖峭壁上,雕刻著100個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僅有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等諸多冥界人物,圖畫還繪聲繪色地展示著,死去的人們魂魄過奈何橋、做惡者上刀山、下火海遭受種種酷刑的場景。
每年的正月初一,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村民們都會攜一家老小帶著鞭炮、香燭前來祭拜,討個吉利,其中不乏慕名而來的外鄉人。
這些表現冥界鬼文化的石刻是哪個時代刻得?什麼人刻的?為何選址在此?意圖表現些什麼?問遍石刻所在村落的村民,上至八旬老翁,誰也說不清楚。
奇特石頭
牛鬼蛇神栩栩如生
在今年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長壽區但渡鎮未名村1組的一處山坡上,發現這麼一塊奇特的石頭:長3.3米,高1.1米的巨大巖石上,雕刻著100位形態各異的人物,工整地排成三排,其間還散刻著蛇、牛、馬等栩栩如生的動物。
石刻中的人物,不是菩薩,不是佛祖,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陰曹地府裡的畫面:傳說在人們去世後專門負責索取魂魄的黑白無常、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的眾多鬼魂、生前作惡多端死後上刀山下油鍋的惡人以及因罪孽深重遭受種種酷刑後仍不得超生的人,最終通過畜生道,變成蛇、馬、牛、羊等畜生的悲慘畫面。
這些雕像上塗著紅白藍綠等顏色,雕刻精美,人物活靈活現,似乎在向世人訴說和警示著什麼?但石刻是好久刻的?什麼人刻得?要表達什麼意思?問遍石刻所在村子,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童,沒人說得清。
“我幾歲時,就隨大人來此祭拜。”80多歲的張大爺說,沒聽老人們留下什麼傳說,大家都叫它“十二殿”,每年的正月初一和農歷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村民們都會攜一家老小帶著鞭炮和香燭,前來此地和附近的一尊菩薩像前祭拜,“為來年討個吉利和平安”。
“有人家想生男孩或女孩了,也會前來祈禱。”村民楊秀芬說,十二殿石刻和旁邊的一尊觀音娘娘像,最受歡迎。據說還挺准,只要把心願說了,差不多就能如願,為此,不少外鄉人也常來祭拜,生了孩子後還會此來放鞭炮,掛紅布還願。
記者探訪
雕刻精美香火旺盛
近日,記者前往十二殿石刻探秘。在但渡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代春明的帶領下,記者一行驅車趕往未名村。從鎮上出發大約十多分鐘後,一幅美麗的風景出現在面前:碧綠的龍溪河河面寬廣平靜,幾位村民在河邊悠閒地洗著衣服。
“到了!就在那兒!”代主任順手指了指前方的一個小山坡,幾塊巨石錯落有致地疊壓著,仰望上去,看不見那塊神奇的石刻。沿著布滿青苔的蜿蜒小路上行,謎一樣的十二殿石刻終於現身。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裡還真是塊風水寶地——背靠著山,面朝潺潺河水,視野非常開闊。
只見這塊長3.3米,高1.1米的巨型巖石上,緊湊地刻著100余位人物,表情豐富,形態各異。石刻人物排列很有序,分為上中下三層。底層內容最為豐富。從右下角開始往左看,簡直就是一副活靈活現的陰曹地府圖。
最先出場的是白無常,他拿著把扇子,驅趕著前面一位背著孩子的婦人往鬼門關走。“古人傳說人死後會有黑白無常前來索魂。”一位李姓村民解讀說。母子倆前面,是一拱彎橋,幾個人面無表情地正在依次通過,其中有布衣百姓,也有帶著官帽的大官。奈何橋下,幾個披著長發的人頭,似乎是“冤情深重”的鬼魂。
依次往左,畫面中就出現了鬼故事中的牛頭、馬面,有的扛著刀在驅趕鬼魂,有的則把人倒掛在木頭上,拿著長鋸,企圖把人從中間鋸成兩半,還有的在趕著鬼魂上刀山、下油鍋、挖眼割舌……石刻演繹著傳說中陰曹地府的種種酷刑。最後,這些受盡酷刑的人們面前出現了一道門,通過了這道門,出來的卻是蛇、馬、牛等動物。
“壞事做盡,死後受盡一切折磨後,不能超生,最終要變成畜生!”村民楊秀芬似有所悟。
相比最底層,石刻第二層的人們則舒服多了。其中有小老板,有小官員,日子和和美美,一幅和諧的圖像。最上層的人物有佛,也有戴著官帽的大官,個個正襟危坐,讓人肅然起敬,頗有威嚴。
石刻上面,一塊天然巨石,自然向外伸出3米多寬,猶如設計精美的擋風板,為石刻遮風擋雨。石刻左邊的巖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有許多人的名字,因風化嚴重,已模糊不清,唯獨剩下“清光緒26年”、“集資”等字樣。石刻面前擺有一張石案,右邊還有一尊身份不清的石像,地上到處散落著鞭炮燃燒後的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