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趙王城遺址勘察與發掘取得了新的收獲:確認了趙王城的環城城壕系統,尤其是在南垣以南1000米處發現了城南的外圍城壕系統,此種形式的城壕布局,為目前東周城市考古發現的孤例。
趙邯鄲故城是戰國至漢代趙國的都城遺址,全城包括趙王城和大北城兩部分。關於趙王城的性質,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邯鄲城的宮城。2007年至2008年,在南水北調中線建設工程的文物保護工作中,受省文物局的委托,省文物研究所對趙王城西南1500米處的鄭家崗遺址進行了大面積的發掘。
此次勘察發掘發現,趙王城建有完整的壕溝防御系統,包括城垣外側的護城壕和南垣以南1000米處的外圍壕溝兩大部分。外圍壕溝系統,與趙王城南垣基本平行,依形制結構可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段為三條平行壕溝,東段為一條壕溝。西段三條壕溝的形制結構基本相同,開掘在生土層中,被戰國晚期文化層疊壓。溝內填土分多層,多呈垂弧狀堆積。包含文物有戰國時期的灰陶罐、盆及板瓦、筒瓦殘片等。東段一條壕溝位於鄭家崗村東,已探明長度有1200余米,口部寬10米左右,深3米左右。根據目前的考古勘察資料判斷,趙王城南郊的這條外圍壕溝,向西連接渚河,向東的情況尚不明朗,推測應與東面不遠處的滏陽河相連。如此,人工開挖的壕溝與天然河道有機聯系起來,構成了趙王城南面及東、西兩面近郊的壕溝防御體系,它們與城垣外側附近的城壕一起,共同構成了趙王城規模宏大而完整的壕溝防御系統。
據介紹,趙王城在東周列國都城遺址中的保存情況最好,是研究東周城市考古的重要實例標本。近年來,趙王城城垣及防御壕溝等幾項田野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考古資料,為研究趙邯鄲故城以及東周城市考古提供了最新的實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