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羅馬建築特色賞析

古羅馬建築特色賞析

日期:2016/12/14 20:39: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古羅馬建築是世界建築史上最輝煌的一章,是人類創造的建築奇跡。對希臘藝術的模仿是羅馬藝術的原動力,但是這並不影響羅馬藝術本身的發展並形成獨有的特色。
l9I1*#**+vwww.cnfbbs.com古希臘建築充滿了對神的崇拜,為人類留下了充滿理想美的斷臂維納斯;而古羅馬建築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拜,為後人留下了古羅馬大角斗場和凱旋門。
EB6rF2j6fx擁有包括家具論壇,家具人才,家具投訴,家具供求,家具展覽,家具設計,家具欣賞,家具資訊,設計師在內的家具行業綜合性論壇總結起來,古羅馬建築有以下三點特色:中國家具論壇 y _1g l]7F:J
一、 結構特征:雄偉、實用,注重內部空間。www.cnfbbs.comFb'qN0~2_
l
1.古羅馬大角斗場:公元72年,大角斗場由維斯巴西安皇帝開始修建,公元80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據說它是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以後之後,為慶祝勝利和誇耀帝國強大的武力,強迫8萬猶太俘虜修建而成。後在三世紀和五世紀重加修葺。它是羅馬帝國強大的標志。它就如同奮戰在它裡面的角斗士一樣,是力量和強壯的象征,流露出的是一種羅馬帝國異常雄壯的霸氣,是一種略帶看似不修邊幅的粗犷。整個角斗場像是一座龐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圍牆周長527米,長軸188米,短軸156米,牆高57米,相當於一座19層的現代樓房的高度。場內可容5萬觀眾。 整座建築用巨石和紅磚砌成。外觀似正圓形,俯瞰實為橢圓形。圍牆分四層砌成,一、二、三層均為半露圓柱裝飾。每兩根半露圓柱之間是一座長方形拱門,一、二、三層合計有拱門80座,使整個建築顯得宏偉而又秀巧、凝重而空靈。第四層外牆由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並建有梁托,露出牆外,供舉行盛會之日,懸掛天蓬,為觀眾遮蔭。整個建築極像一個現代的圓形劇場或圓形運動場。場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長約86米,最寬處63米,也呈橢圓形,是斗獸、競技、賽馬、歌舞、閱兵與進行模擬戰爭的場所,也可在場內灌水成池,供觀賞水戰之用。為了安全,舞台四周還專門建有護牆,使之與觀眾座席隔開。皇帝的包廂和執政官、元老們的貴賓座,則用整塊大理石雕琢而成。競技場專門建有四座大型拱門,供擁擠的觀眾分散進出之用。競技場內部為階梯形席位,架在三層呈放射狀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層80個喇叭形拱,它們在外側被兩圈環形的拱廊收齊最後加上一堵實牆,形成五十米高的裡面。喇叭形拱在裡面上開口,每層有80個開口,底層為敞廊入口,上兩層為窗洞。看台逐層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喇叭形拱裡安排樓梯,分別通向各區的看台。觀眾購票之後,以縱過道為主,進入各自的看區。然後以橫過道為輔,進入自己的座位,井然有序,不會混亂。這種設計,時至至今,還一直沿用,近乎沒有大的變動。古羅馬人如此的聰明才智,真是叫人驚歎。
XH'[l1KS'@q2.羅馬萬神廟萬神廟建於羅馬皇帝的繼承人圖拉真——哈德良時代(公元117-138年)。萬神廟原建於阿格裡巴時代,後被焚毀。重建的萬神廟又叫“潘提翁”神廟。這座神廟是繼希臘神廟藝術的又一發展。萬神廟作為祭祀眾神的聖殿,來源於希臘人信奉的多神教,那裡每種神都有他自己的神廟,如雅典娜神廟、宙斯神廟等等。羅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襲希臘遺風,但在伊特魯裡亞的影響下,羅馬人把諸神集中起來供奉,即在一座神廟內設幾個聖殿。因供神的聖殿較多,羅馬萬神廟設計呈圓環形,並以伊特魯裡亞的拱券結 羅馬萬神廟外景構為基礎,創造出宏大的內部空間。這種從外觀上看比較封閉的拱頂結構,其實在內部是由門廊和神殿兩大部分組成。門廊由兩排克斯林式的柱子支撐著一個半三角形額牆,寬33.5米,深18米,後部則是一個巨大的圓形神殿,直徑為43.2米,牆厚達6.2米。關於這個大圓頂過去一直說認為是用磚合混凝土制成的,並認為圓頂是擱在第二層上面的。經本世紀三十年代修復這座神廟時發現,過去的判斷是錯誤的,實際上這個大圓頂裡並無磚砌的骨架,圓頂也不是擱在第二層上,而是擱在第三層上,它簡直像一頂扁而淺的無檐帽。由於外表裝修細致,二三層之間的構架十分嚴密,才給人以整個大圓頂的錯覺。如此大膽的空間處理,在西方建築中可以說是罕見的。而這個半圓球頂正是這棟建築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開間開闊,垂直的頂高幾乎與圓形直徑相差無幾。四周無一窗戶,唯有從圓拱的頂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這個圓頂下好像處在一個厚重的圍壁的包圍之中,給人以一種恆定宏闊的神秘印象。任何聲音都可以在這裡互相撞回,空間的共鳴性驟然增大。這種圍合性的空間感,造成了信神者內心的超然力量,它是一種靜態的力量,但是又會讓人持續的感到壓力。萬神廟內部的藝術處理可以說是非常成功,雖然它內部空間是單一的,有限的,但是十分完整,幾何形狀單純明確而和諧,像廟宇本身那樣開朗、闊大而莊嚴。建築史家說它是“把古希臘的回廊移進了室內”的結果,這是羅馬神廟建築中典型的帝國風格。
oO
G1Bt9St][擁有包括家具論壇,家具人才,家具投訴,家具供求,家具展覽,家具設計,家具欣賞,家具資訊,設計師在內的家具行業綜合性論壇3.卡拉卡拉浴場公共浴場是一種功能綜合性的建築。古羅馬人洗澡是邊洗邊蒸,蒸洗結合,而且特別講究按摩,他們征服到哪裡,就把洗浴和按摩帶到哪裡。在希臘化時期,浴場裡只有浴池和體育鍛煉場所。羅馬帝國時期皇帝們建造的大型國家浴場裡面增進了演講廳、音樂堂、圖書館、交誼廳、棋排室、畫廊、商店、小吃鋪、健身房等等。 卡拉卡拉浴場遺址卡拉卡拉浴場(Terme di Caracalla)於西元206年開始興建,直到217年由當時的卡拉卡拉皇帝揭幕啟用,可容納1,500人享用,為羅馬第二大浴場,其規模僅次於迪奧克萊齊亞諾浴場。卡拉卡拉浴場比前者建造時間晚大約一百年,但卡拉卡拉浴場是最富麗堂皇的一座。它長375米,寬363米,兩側的後半向外突出一個半圓形,裡面又演講廳,旁邊是休息廳。卡拉卡拉浴場的內部空間組織得簡潔又多變,開創了內部空間序列的藝術手法。冷水浴、溫水浴和熱水浴三個大廳串連在中央軸線上,而以熱水浴大廳的集中式空間結束它。兩側的更衣室等等組成橫軸線和次要的縱軸線。主要的縱橫軸線相交在最大的溫水浴大廳中,使它成為最開敞的空間。軸線上空間的大小、縱橫、高矮、開阖交替地變化著。不同的拱頂和穹頂又造成空間形狀的變化。浴場的內部空間流轉貫通且變化豐富,是空前的成就。這主要是形成了各種拱頂之間的平衡體系,擺脫了承重牆的結構。擁有包括家具論壇,家具人才,家具投訴,家具供求,家具展覽,家具設計,家具欣賞,家具資訊,設計師在內的家具行業綜合性論壇{$?0Pu
a
二、 技術特點:拱券技術、火山灰混凝土的使用。
q+R} H-|\&~x中國家具論壇 1.拱券技術的使用:拱券技術是羅馬建築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對歐洲建築最大的貢獻。羅馬建築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間組合、藝術形式和風格以及某些建築的功能和規模等等,都同拱券結構有血肉的聯系。正是出色的拱券技術才使羅馬無比宏偉壯麗的建築有了實現的可能,使羅馬建築那種空前大膽的創造精神有了物質的根據。羅馬人大量繼承了希臘的建築遺產,但這些遺產都經過拱券技術的改造,改變了建築的形制、形式及風格,保證羅馬人不會成為簡單的模仿者。拱券技術在羅馬人手裡越來成熟,使得一些依托於梁柱結構的古老建築形制和藝術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梁柱結構不可能創造出寬闊的內部空間,而大跨度的拱頂和穹頂則可以覆蓋很大的面積,形成寬闊的建築內部空間,以至人們的許多活動可以從室外移到室內進行。萬神廟就采用了穹頂覆蓋的集中制形式,它是單一空間、集中式構圖的建築物的代表。萬神廟主體平面是圓形的,穹頂直徑達43.3米,頂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當時的觀念,穹頂是象征天宇的,所以又在它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9米的圓洞,寓意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相融相通。這個穹頂使萬神廟一舉創造了最高記錄,則它的外形一時還沒有好的表現形式,是在所難免的了。十字拱和拱券平衡體系的成熟,把羅馬建築又推進了一步,十字拱實際上是為了擺脫承重牆的束縛,而提出的方案。十字拱覆蓋在平行的間上,只需要四角有支柱,而不必要有連續的承重牆,從而使建築內部空間得到解放。卡拉卡拉浴場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卡拉卡拉的面積是55.8米×24.1米,它的核心溫水浴大廳就是橫向三間十字拱,其重量集中在8個墩子上,墩子外側有一道橫牆抵御側推力,橫牆之間跨上筒形拱,既增強了整體性,又加大了大廳。溫水浴後面是熱水浴大廳,穹頂直徑35米,這在羅馬也是不多見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