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消逝的傳統 訪廣東四大古村

消逝的傳統 訪廣東四大古村

日期:2016/12/15 16:34:33      編輯:古代建築

一個築於農田之上的村寨

中國十大魅力水鄉古鎮

河源和平 林寨古村

進村,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或許你會覺得都一樣———整個林寨就像一個擺好的方陣,但又不似繞迷宮,繞了一圈最終還是可以繞出來。多數時候,它會讓奔著四角樓建築而來的你,仿佛置身於安逸的歐洲小鎮,又像似曾相識的中國某邊遠農村。

古村志

保存有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築群

林寨古村位於東江支流浰江河畔,始建於秦末漢初。據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趙佗率大軍南下開拓,趙佗為了防御來犯之敵,派一林姓將軍來此築寨守關,官府便用他的姓,命名為林寨。陳元坤落戶林寨後,人丁繁衍快速,漸漸取代了有近2000年歷史的林姓人,陳姓人在林家大院周邊建起了眾多的四角樓。作為東江客家民居四角樓之鄉,如今林寨還擁有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築群。

在林寨的任何一個角落,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干淨得像剛拂掃過一樣。 南都記者 黃集昊 攝

看傳統

林寨的設計與布局很具科學性

印象中,因為年久失修,中國傳統古村多少都沾染有一些腐朽、頹敗的氣息。但林寨卻給人另一番不同觀感:不管什麼時候,都干淨得像剛拂掃過一樣。

這跟村子的結構布局及建築方式有關:小巷與排水溝的布局非常合理,下一場雨,泥沙、灰塵很快都會被沖走。因為地勢等自然條件所決定(抵御洪災),讓林寨的整體設計與布局一早就具有很高的科學性。

林寨還是國內社區旅游的典范

一個古村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個問題也很關鍵:宿住的是村民還是村客?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的林寨古村,仍然住著很多原村民,他們祖輩生活在這裡。即使林寨成為了旅游景點,他們還是願意生活在這裡,而生活並沒有因此而遭受多大的改變。有一個細節值得揣摩:整個林寨,別說為游客開設的商業店鋪,連小賣部都沒見到幾間。如今村裡人最大的經濟來源,還是種莊稼、干農活。從還沒進村,遠遠看見林寨古村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林寨是被農田包圍,築於農田之上的村落。

聽村裡的人說,早前不利於古村面貌的“違規建築”,特別是村口處,在“一夜之間”拆遷成功,幾乎不用怎樣鼓動、勸說和教育,村民們很快都配合。就這點,林寨還可以說是國內社區旅游的典范。

攻略

交通:自駕從廣州或深圳走粵贛高速可以直達和平縣,再走30公裡則可到達林寨。或從河源市的燈塔出口下高速,再沿米線經船塘約50公裡到林寨,車程40分鐘左右。京九鐵路在和平縣或龍川可轉汽車到林寨。

住宿:到和平林寨可以住宿在縣內溫泉度假村,和平縣有熱龍溫泉度假村、天上人間溫泉度假村等。也可以選擇在縣城住和平世紀大酒店或者回到市區住,車程均1個小時內。

美食: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客家農家菜,但差別很大,最好有熟人“吃貨”帶領。當地的柿子、猕猴桃、白果、香菇可以當手信。

觀景最佳時間:最好是在盛夏至初秋。因為可以看到待收割的金黃色稻田裡,一座座四角樓點綴其間,此景如同世外桃源,白色、獨立而精致的建築群,又給人一種童話小城堡的浪漫想象。

延伸閱讀:中國十大魅力古鎮

!

客家古圍屋的大觀園

梅州 僑鄉村

位於梅州麓湖山腳下的僑鄉村,是一個美麗淳樸的古老村莊。她沿著彎彎曲曲的僑鄉河逶迤而建,民風淳樸、景色秀美,無處不在的客家遺風則訴說著這裡幾百年來的風雨變遷。

古村志

僑鄉村被譽為“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位於梅縣南口鎮,這裡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全村總面積約為1.5平方公裡,由寺前、高田、塘肚三個自然村組成。橋鄉村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古民居,被認為是“中國最典型的圍屋古村落”。繞村而建的客家圍龍屋鱗次栉比,依山而建。這些建築風格各具特色,其中20世紀40年代前建造的古民居有80多座。

“十廳九井”的南華又廬坐落在僑鄉村的田野中,鼎盛時這裡有數百人居住。C FP供圖

看傳統

南華又廬:名門望族的百年興衰

“阡陌相連,雞鳴犬吠”,如今的僑鄉村鉛華洗盡,不再如鼎盛時那般熱鬧,卻有種寧靜和諧的美,村民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村子裡,一些老人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一起聊天、下棋,小黃狗在一旁搖著尾巴,水牛則在水田裡發出“哞哞”的叫聲。

走入村口,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十廳九井”的方形圍龍屋,其規模之大讓我驚奇不已,1萬多平方米的屋子,共118間房,樓內院套房、房套院,構造十分復雜。南華又廬的創建人———實業家潘祥初先生的靈位位於樓內的中堂,兩邊各有四堂,分別是潘家第二代8個兒子的套間,其實每一堂就已經是一座獨立的圍屋。屋內各堂群群相連又圍圍獨立,設計十分巧妙。

屋前一條小溪緩緩流過,溪邊幾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見證著這座老宅的百年興衰。上世紀初至四五十年代,興旺的潘氏家族聚居在南華又廬,最鼎盛的時候有數百人在此居住,光是傭人就有一百多人。

毅成公家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見證

來僑鄉村,主要就是欣賞民居。現存的圍龍屋主要有槓橫堂式、“九廳十八井”、槓式等98座,這些老房子都是攝影的絕佳對象。樸實的村民、天真的孩子以及老房子斑駁的牆身,組成具有強烈時代對比的畫面。

走到村子的另一頭,我來到了村委會辦公所在地,其實這是一間古老的私塾———有百年歷史的毅成公家塾,其古樸、莊嚴而靜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歷史見證。私塾巧妙地利用山坡地形,沿山而建,前為“回”字形二層建築,中間空地為花圃,便於采光,後為單層建築,前後與大山融為一體。塾內1904年建校時種下的一株百年白玉蘭和兩株鴛鴦古銀杏樹至今依然枝繁葉茂。

攻略

交通:廣州-廣河高速-河梅高速-梅縣南口鎮-205國道-僑鄉村

美食:僑鄉村除傳統的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等“客家老三篇”外,更有過往客家人逢年過節及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各種小吃,如發粄、艾粄、筍粄等,當地的仙人粄、豆腐干更是名聲在外。

住宿:在僑鄉村有家庭旅館可供住宿,也可以住在南口鎮,有很多旅館可選擇。

!

一座“龍脊”挺起的小城

潮安 龍湖古寨

龍湖古寨,給我的第一印象、至今仍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干淨。難得看到一座鄉村寨子能保持得這麼有條理,鄉村道路上干淨無比,仿佛是為了迎接客人而專門打掃收拾過的。現在,古寨游客日漸增多,尤其是騎行客、攝影發燒友,喜歡呆在龍湖古寨,看她在晨曦、在夕陽斜下時優雅的神態,浮光躍金的身段,還有一道道漫長的石板路串起的蜿蜒“龍脊”。

古村志

潮州龍湖古寨,位於潮州市潮安縣龍湖鎮,始建於南宋期間,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據記載,古寨的結構很講究,是按照九宮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於形似“龍脊”,加上該寨四周韓江水、池水、湖水環繞,因而稱“龍湖”。直街東面有三條街,西門有六條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進、十進之深。

龍湖古寨是按照九宮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形似“龍脊”。

看傳統

走進龍湖古寨,宛如走進一座古建築、古祠堂的“博物館”

龍湖古寨,現在想來,更像是一座“孤城”,是一座留守的孤城,這麼多年來還默默捍衛著一些歲月帶不走的痕跡。

為了兜近路,從澄海方向出發,我們選擇了水路前往,乘坐輪渡來到古寨。從護堤路上望去,古寨的大門已很有威嚴,自成一格地宣告著古寨的“獨立”和威望。

沿著長長的石板路,走進古寨。如前文所述,古寨的干淨讓我對她的好感倍增,這或許正是當地長久以來的待客之道,讓游人更願意多走、多呆上一會,更會信任這樣一個地方。石板路兩旁的宅子原本都是商賈之地,用現代流行的話說是“臨街商鋪”,讓人依稀看到過去貿易之盛。

走進古寨,宛如走進一座古建築、古祠堂的“博物館”,尤其值得推薦的是“許氏宗祠”、“方伯第狀元井”、“探花第太公祠”、“夏雨來故居”、“進士第”、“繡衣第”、“文翰第”等,很有特色,而每一座都有一段屬於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如走進“方伯第”時,一座連著一座,仿佛是房子的“連環套”,尤其喜歡走在長長的“花巷”,裡面別有洞天,茂密的竹子在陽光下透些竹影下來,像地上有了镂空雕花的藝術。

古寨中的古榕隨處可見,古榕樹幾乎成為潮汕地區鄉村守護者的象征。屹立在古寨外面,聳立在街頭巷尾。

古寨之內,巷陌縱橫、大宅巨祠密布,行走其中,安靜恬美。安靜恬美主要是來自當地的原住民,現在居住的多數是老人家,寂寞的老人家,青壯年幾乎都搬出古寨另謀住處了。長者們成為守住這座孤城的“守望者”,當時,一位老人家看到我們,非常熱情,或許是已經許久未有機會聊天了,拉著我的手就像“遇見”許久未見的孫女,海聊一番,臨走還要送些柑橘,彼此留個念想。

離開多年了,現在腦海中的龍湖古寨仍是固若金湯的形象。古寨自有一股自信的風范,幽長的石板路,在夕照下真如閃著鱗片的龍;斑駁的老牆,像守護其中的老人家一樣,滿腹心事;還有高高在上的燕子窩,像游子一般,將自己的巢“束之高閣”,只留下個懷舊的影像。

攻略

自駕線路:廣州出發,廣惠高速-沈海高速-潮惠高速,潮州出口下,轉汕昆高速,登崗出口下,走233省道,走古樓路。

手信:建議可以購買當地的酥糖、姜糖之類的小吃,地道,有童年的味道。

!

嶺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

封開 楊池古村

如果你是嶺南人,或是如蘇轼一樣“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新嶺南人,最好還是去一趟封開,瞻仰一下我們祖先的故居地。因為,封開的楊池古村,是嶺南最早人類生存繁衍之地,還是嶺南最早的首府所在地。

古村志

始建於明末的楊池古村,位於封開縣羅董鎮。古村農田風光秀美、民風淳樸,現仍保存完整的古房屋60多座,全部為磚石木結構,整體建築既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風格,又繼承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的建築結構特征,是嶺南古民居建築的典范,被譽為“嶺南第一村”。

古村旁的“黃巖洞”更是見證了嶺南人最早活動的歷史,目前已開辟成“黃巖洞陳列館”,位於獅子山腳,主要由黃巖洞古人類遺址和陳列館組成,曾出土多個人類化石和古代石器,發現的古人類牙齒化石距今14.8萬年,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

楊池古村是嶺南古民居建築的典范,被譽為“嶺南第一村”。

看傳統

舊時銀庫、錢莊隨處可見

楊池村是在明末清初由登仕郎葉瀚彪起建,當時葉瀚彪為了躲避戰亂,只身從京城一路“逃離”紛擾至此,見此處山清水秀,遠離是非,所以便決定隱居下來,後在此村中結婚生子,子孫後代繁衍至今。

與其他古村落完全不同的是,這座隱於山野、名不見經傳的鄉村,面積不大,卻已有“現代金融”體系,銀庫、錢莊遍地,且有相當完善的“銀行安全保障體系”,如在興建錢莊時,屋頂瓦片下加了木條,這樣一來盜賊就算揭去瓦片也無法入屋;推籠門上也暗藏機關,只要賊人入屋,屋主扳動機關,門會重新鎖上,賊人就插翅難飛了,而且錢莊的閣樓和牆壁上都有小孔,這是抵御外敵的狙擊孔和觀察敵情的瞭望口,其做法有如開平的碉樓。從楊池古村的錢莊來看,閣樓上還有逃生的暗門,安保措施十分嚴密。雖然錢莊錯落規模不及晉商的銀號,但這種當年繁華的商貿往來仍令人側目。

在這座“嶺南第一村”中,我們看到諸多“私塾”保存完好,包括晉公書室、均祿書室、鋤經書室、景公書室等,這是當地重教興學的表現。我想,這與當年出了“嶺南第一位狀元”等有關系,村民都尊崇“唯有讀書高”、“勤耕苦讀、忠孝禮義”的祖訓。

游客被楊池古村秀美的風光、淳樸的民風吸引。

攻略

自駕線路:從廣州出發,走廣三-廣肇-廣梧高速(從封開、郁南站下),轉321國道往封開方向右轉,直走500米抵達旺村,左轉進入266省道。

住宿:位於龍山風景區內的封開奇境酒店是粵西最美的生態主題酒店之一,四星級標准。該酒店配套完善,有沙灘排球、卡拉O K等休閒娛樂項目。

餐飲:龍山風景區農家風味餐廳精選當地本土的綠色農產品為原料,在此可品嘗到地道的蓮都山羊、杏花雞、羅董牛肉干、七星土豬肉等多款特色農家美食。

推薦旅游路線:封開大斑石-封開千層峰-龍山風景區-黃巖洞-楊池古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