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 別讓古村不“古”

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 別讓古村不“古”

日期:2016/12/13 18:52: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據新華網報道,自2014年10月30日起中央財政將用3年時間集中投入超過100億元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首批327個傳統村落的16.8億補助金已撥付到位,並將陸續公布3批共2500個左右的重要傳統村落名單,在明後年加快“村落保護”工作的步伐。這是中央財政首次針對傳統村落保護撥付資金。如此巨額的撥款不僅體現了政府對“古村保護”工作的重視,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古村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不少承載著鄉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傳統古村落正日益被破壞甚至走向消亡。
    這些村落承載著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澱,對於研究中國幾千年的民俗、文化和村史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然而,全中國都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似乎讓許多人遺忘了古村落的存在,也忽略了古村落的價值。古村落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歷代人民的社會生活與民俗文化。在歷史的傳承上,古村落比書籍更真實,更飽滿,更具人情味。
    古村的古樸之美,使得時間也在這裡停下了腳步。清早灑在石板路上的溫暖陽光,石板路上走過的擔貨小商販,吵吵嚷嚷買零食的小孩,傍晚生氣的袅袅炊煙還有一直伴你行走在夜晚的昏黃燈光。這些民風淳樸、樸實恬靜的生活都是埋藏在許多人心裡最深處的溫馨回憶吧。這些歷經滄桑的古村落,大部分都造型奇特,設計美觀,氣勢不凡,雖然歷經數百年風雨,依舊風韻猶存。古村落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歷經朝代更替,見證歷史變遷,反映著獨特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社會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對古村落進行了拆遷改造,有村民為追求現代生活方式建起了鋼筋水泥樓房,還有些投資人士為發展旅游業在古村裡興建大規模的農家樂,對古民宅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翻新,使得傳統民居變得支離破碎,許多古村落早已經名存實亡。造成古村落面臨如今這種尴尬境地的原因主要在於人們對古村古鎮的保護意識仍然比較淡薄,社會上存在古村古鎮商業價值重於保護價值的主流觀念,大量勞動力外流造成“人去樓空”以及保護資金短缺。
    古村落是脆弱且不可再造的,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現狀,將古村落的傳承視為己任。古村的保護工作漫長而又艱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且在短時間內不會呈現出明顯的效果。這使得很多有想法的投資人士望而卻步,也使的政府部門間互相扯皮、推卸責任。對於這一現象,有政協委員提出在全國眾多古村落中設立試點,在試點取得成效之後以點帶面,帶動全國的古村保護工作。安徽皖南古村落就是“古村保護”工作中的一個成功典范。皖南古村落具有徽文化“活化石”之稱,也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古村建築群之一。但在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古村名居逐漸破敗,其保護工作遭遇了資金匮乏、工程量大、百姓保護意識淡薄等問題。為此,黃山市面向社會籌措資金以解決財產轉讓等敏感問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保護性”旅游業,由單一文化觀賞向多元業態方向轉變。這些決策讓皖南古村落保護以及徽派文化傳承都迎來了重大機遇。
    古村落的傳承與延續不僅需要保護,還需要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發展大多是以古村落民居為依托開設博物館,這不僅阻礙了群眾對於古村更深層次的了解,更是對古村落文化的另類封凍。也有不少地方則打出了“追尋歷史”的古村落旅游牌,吸引外地游客前往旅游。但是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准尋歷史”的初衷已逐漸淡去,人們眼中的利益大過了一切。有的地方為了增加旅游資源甚至還搞起了新的形象工程,對古村落造成了二次破壞。每一個古村的留存都是因為她的生命力所在,不論是保護和發展都需要因地制宜,鎖住古村原有的韻味。發展古村不能走一條老路,應該學習安徽皖南古村由單一的文化觀賞向多元業態方向轉變,古村可結合自身資源特點發展特色產業,例如園藝、農產品、手工藝品等。只有把發展模式拓寬,才能實現古村的可持續發展,展現新時代古村的別樣風情。
    相信每個人都不希望人們還沒來得急欣賞、品位古村這本厚重的書時,它就已經被城市化浪潮所淹沒。“古村保護”工作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歷程,需要恆心,需要毅力,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加入其中。古村落是城市的歷史記憶,是現代城市的文化之根,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珍貴歷史文化財富。城市化進程加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古建築以及附加在它身上的歷史文化無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這是我們無法改變與回避的現實。但是,如果我們任由古村落在現代化的沖擊下不斷走向消亡,那麼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座座造型美觀、設計獨特的民居民宅,而是城市的根與靈魂。
    誰也不想50年後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被鋼筋水泥建造的樓房所包圍的城市,那樣,我們的城市風格與個性將不復存在,陪伴我們的只有千篇一律造型生硬的高樓大廈。這樣的城市是冰冷的,是膚淺的,是毫無底蘊可言的。拯救古村落,其實就是拯救中國傳統文化,更是對文化的發掘與搶救,給古村落注入新的活力,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將後世的許多資源提前消耗,千萬不要再讓傳統民俗文化走向消亡,讓古村不“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