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赤水的古鎮

赤水的古鎮

日期:2016/12/14 17:24:18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丙安古鎮

    赤水市坐落於黔北群山之中,過去交通不便,留下許多古鎮,如今這些古鎮又成為當地豐厚的旅游資源。

    古鎮隨意地散落在河流丘陵之間,其名氣最大者,當屬丙安。丙安古鎮坐落在赤水河畔,沿小路順河岸迤逦而行,眼前出現數十級石台階,抬頭看去,台階盡頭便是古鎮的城門。雖不十分險峻,也頗有“一夫當關”的氣勢。進入城門,逼仄的街道兩旁是鱗次栉比的百年老屋。街道是石板路,老屋是斑駁的木板門,有的虛掩,有的緊閉,只有一家門前擺著爐灶,一看便知是飯館,專賣當地特色飲食。其特色食品一種是烤豆腐干,一種是紅燒肘子。紅燒肘子味道醇美,烤豆腐干則體現了最具赤水特色的風味,以辣為主,兼具麻味以及無可名狀的濃香。走進飯館臨窗眺望,下面就是赤水河。飯館的吊腳樓距離河面至少有二十米以上。老板娘熱情介紹:坐在這個窗口把酒觀景,該是很惬意的。聽到這話我們不禁跌足長歎,早知有此好去處,何苦急於在公路邊上填飽肚皮呢?

    丙安是當年紅軍四渡赤水第一渡的渡口,至今鎮上仍保留著紅軍戰士住過的老屋。當年紅一軍團指揮部也設在這裡,是一座兩層木樓。我們去的時候正在大修,木門和屋瓦全部煥然一新,看起來修得很結實,卻讓人有一種怅然若失的感覺。

    如果說丙安古鎮是一座要塞,那麼大同古鎮則與它相反。大同古鎮的存在,源於它是大同河邊的一個碼頭,古鎮的興衰,見證了農業社會如何走向現代化。

    依然是逼仄的石板路,依然是灰瓦屋頂與斑駁的木門,但是這裡沒有城門,街道盡頭,只有一條長長的石頭階梯通向大同河碼頭。

    在不通公路的年代,大同碼頭便是這裡的交通樞紐,十裡八鄉,物資的出入與人口的流動,無不仰賴這座碼頭。據說這裡曾經可以停靠三十噸的木船,由此經赤水河可達長江,再經由長江到達重慶、武漢乃至上海。

    在坡度緩緩的青石板街道旁,古鎮的一戶居民將自家的老屋整修一番,開起了家庭旅館。女主人好客,為我們端來竹椅,旅館門前綠意盎然,擺滿了茉莉、海棠、蘭花,以及一些叫不上名稱的花草。正是蘭花開放的季節,湊近了,便有一股淡淡的幽香襲來。

    這座使用了數百年的碼頭,每一個石頭台階都被消磨的圓潤光滑,碼頭旁邊,當年為船夫旅人遮蔭而栽下的黃桷樹死去了,然後樹身上生出小樹,小樹長大再死去,繼續生出小樹,始終濃蔭蔽日,因此這裡的黃桷樹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爺抱孫”。

    與丙安的冷峻相比,大同古鎮更像是一位熱情洋溢的老者。

    在赤水流傳著一首清代翰林院大學士王仁閣的詩,今人看來,真是寫盡了古鎮風韻:百畝田,萬卷書,栽青松,種綠竹,琴三弄,酒一壺,半做農夫半做儒,非是仙家非是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