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灘古鎮
日期:2016/12/14 17:24:18   編輯:古建築紀錄 龔灘古鎮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坐落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
古鎮現存長約三公裡的石板街、150余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獨具地方特色,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專家學者考察後認為,龔灘古鎮可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鎮媲美。
龔灘古鎮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連全鎮,街邊是古香古色、臨崖高挑的木制吊樓;是訪古、獵奇、探險的理想景區。烏江干流龔灘至萬木段,全長60余公裡,包括龔灘、清泉兩個古鎮及烏江一級支流阿蓬江龔灘至大河口段,堪稱烏江畫廊之精華。
龔灘古鎮三教寺是廟非廟——沒有一座神像,沒有一根香燭,神殿早已經成了民居。相傳三寺廟曾經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居。崇祯三年(公元1636年),秦良玉奉旨率精兵北上收復了華北永平(今唐山市)四城。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見秦良玉和五百四川僧兵。這些僧兵婉言謝絕了皇上的賜官封賞,一致要求求皇上恩准和尚可以娶妻為室,可以開戒吃葷。崇祯皇帝慷慨應允。勤王有功的僧兵回到石柱、酉陽等地之後,照常當和尚,但從此可以娶妻,可以吃肉。他們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同時對於儒家的學說也非常尊崇。因此,他們所在的寺廟,就稱為三教寺。
龔灘古鎮位於國道319線旁,是黔江民族風情旅游區的景點之一。自重慶沿烏江航道可直達龔灘,彭水至龔灘的公路路面平整,酉陽至龔灘公路改造基本完成。重慶、涪陵、彭水有直達龔灘的快艇,黔江、酉陽已開通到龔灘的旅游專線。景區內交通以烏江航運為主,現有電瓶飛船、舢板船、機動船等運輸工具,還有人工抬轎、騎自行車、騎牛等特色交通。
縣城內有二星級(准二星級)賓館三家。龔灘的食宿飯店能同時接待200人,旅游船同時接待100人。已開通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電話,能收到手機信號。曾經舉辦過世界攀巖賽。
據可考資料龔灘古鎮已有1700余年。今龔灘,即古涪陵郡漢復縣。《寰宇記》:涪陵郡漢復縣,屬巴郡,蜀立郡於此。賈耽《四夷述》雲:“漢復,郡治”。《元和志》“漢涪陵郡也”。《太康地記》:涪陵郡漢復。劉琳《華陽國志較注》“漢復縣,三國蜀漢置,屬涪陵郡,治所在今昔酉陽縣龔灘鎮。西晉未廢。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彭水、石城二縣地置洪杜縣),屬黔州。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北移於洪杜溪。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移理龔湍,即今龔灘”。胡三省《通鑒》注:“今黔州洪杜縣是其故裡。按:唐之洪杜縣即酉陽縣之龔灘”。天寶元年(公元742)屬中郡,乾元元年(1192年)設罾潭巡檢司,轄龔灘。據原簽門口有一石後琢字碑記載:“明萬歷年四月七日(1573年4月7日),後山坡上鳳凰嘴左邊巖崩,滾塞烏江湧行船,那時在龔、游、翁、梅、陸、龔姓中,龔姓打死不少,因此得名龔灘“。
清乾隆元年(1736年)酉陽改直隸州,以龔灘屬關隘要地,距州城遙遠治理難周,故設巡檢司於此,以“統攝之”。乾隆二年(1738年),龔灘還有大堂、二堂、花廳,大堂管刑事案,二堂管民事案,花廳管地方紳士訴訟,後為大保、團總、鄉約,大保管政權,團總管軍權,鄉約管地民。清末民初,龔灘設分縣(龔灘縣佐),民國23年(1934年)前,鎮壓下設裡、闾,後鎮下設保、甲,鎮轄7保8甲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