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聖尼古拉斯教堂

聖尼古拉斯教堂

日期:2016/12/14 17:32:4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在馬斯南路(現思南路)轉過彎,不消幾步就上了高乃依路(現皋蘭路)。路口有家專門的法國餐廳,它還被好事者評為上海最好的法國餐廳,叫作Ashanti。餐廳本來是一座東正教的小教堂,建於1928年,名字叫“聖尼古拉斯”,它是當時漂泊在上海的俄國建築師亞·伊·亞龍的手筆。

    大約在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法租界裡俄國僑民越來越多。十月革命後大量舊官僚和資產階級分子紛紛來到上海,他們大多都信東正教,所以需在上海建造東正教堂。當時,高乃依路地處法租界,近馬斯南路。這裡林木蔥郁、環境清幽,教堂體積不大,小巧玲珑、造型也很別致,算是一座比較典型的俄羅斯東正教建築。

    這座建築在空間布局上遵循拜占廷建築形式,用集中式及相互垂直的兩條中軸線來處理建築形象。在外形上,正中最高以一個圓頂統帥整個形象,然後對稱地向前、後、左、右降低下來,形成美麗的圖案式的形象。在牆面處理上,多處用圓尖頂式的形象作為牆頂,分不同的大小、高低,裝飾其間,很有個性。每個牆面多是中間設垂直形窗,窗頂用半圓拱作為結束,窗框、窗格多用鑄鐵花、彩色玻璃,很有宗教感。

    這座教堂在“文革”期間被毀掉上部的圓尖頂,改為一家工廠。20世紀末,這座教堂作了大修,面目一新,修復了上部的圓尖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