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四通八達,民居錯落有致,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鎮船形街上,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如今,走進這座被稱為“山頂一只船,雲中一把梭”的羅城古鎮,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古鎮內商鋪古樸規范,古鎮外高樓清新亮麗;休閒文化健身廣場上,人來人往,笑語不斷……
距縣城27公裡的羅城鎮是犍為縣的農業大鎮、工業重鎮、文旅強鎮,也是省第四批文明小城鎮創建活動示范點。近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了羅城人致富奔小康的熱情。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7038元。”羅城鎮黨委書記陳光勇說,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貿興鎮、旅游活鎮、生態立鎮”的工作思路,加快鎮域經濟發展。預計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7620元,我們有信心把羅城建設成為農業特色大鎮、工業發展重鎮、歷史文化名鎮、物資集散中心鎮。
“以前古鎮船形街房屋裝修風格不一,廣告招牌也是隨隨便便、亂七八糟。你看,現在古街風格統一,規范美觀。”船形街一商鋪老板指著改造後的船形街樂呵呵地說。這是該鎮在打造四川省歷史文化名街進行古鎮風貌改造的具體措施之一。據了解,該縣先後投入資金237萬元,對船形街進行修繕,鋪設青石板,改造管線,修建了文化站、公廁、文化廣場和游人接待中心等,對沿街店面店招進行了統一規范,修舊如舊,展示了“船形街”古樸風貌,優化了旅游發展環境,提升了古鎮文化品位。
在文明創建中,羅城鎮特別注重民生事業建設。投入巨資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通廣播電視,全面整治維修了境內路、街、渠,改廚改廁,建設標准化衛生室。城鄉醫保“參合率”達92.6%。而今“住洋樓、洗淋浴、逛超市、上網絡”不再是城裡人的“專利”,城鄉差距在羅城鎮逐步縮小。
“做夢都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文藝表演,現在我也有幸參加了業余表演隊。”二龍村村民張光才覺得晚年生活很幸福。該鎮在抓文明創建的過程中力求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堅持每月集中學習培訓政策理論、法律法規、農業技術等,每名黨員干部至少掌握一兩項致富本領。為豐富干部職工以及群眾文化生活,該鎮興建了農民書社、農村書屋、文化大院和農民體育健身廣場等,組建有合唱團、腰鼓隊、武術館、業余樂隊、業余舞蹈隊,民間民俗麒麟燈、牛兒燈、獅子燈、龍燈隊達30余支。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不少於20場,放映公益電影300余場,觀眾達8萬多人次。各類活動以多種形式歌頌了村民身邊的真、善、美,宣傳了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群眾文明素養。
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不僅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且社會環境也得到了有力的淨化。群眾文明素質的提高讓該鎮“髒、亂、差”的現象日漸減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該鎮重特大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各類矛盾糾紛調解率達100%。
開展全國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羅城鎮先後榮獲“樂山市敬老模范鄉鎮”、“樂山市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樂山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經濟發展先進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政法工作先進集體”、“信訪維穩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羅城敬老院被評為“全國模范敬老院”、“全國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等。羅城古鎮船形街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名城古鎮“歷史文化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