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祠堂文化 祠堂+洋店 無錫惠山古鎮玩穿越
日期:2016/12/13 22:24:39   編輯:古建築紀錄無錫現存唯一具有申遺資格的項目
近些年來,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國的關注,惠山古鎮被認為是無錫市現存的唯一具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資格條件的項目。2000年,無錫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設部申報全國100個著名古鎮(歷史文化街區)稱號。
相關資料顯示,惠山古鎮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文化底蘊豐厚,號稱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文化遺存及歷史性建築比比皆是,並有國家、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惠山古鎮已發現118處歷代祠堂建築和重要遺跡,匯集了自唐代至民國時期的80個姓氏,180個歷史名人。其數量之多、密度之高、類別之全、風貌之古樸,為國內所罕見。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和參與興趣。
古洋交錯,惠山古鎮很不搭調
3月23日9:00多,記者來到惠山古鎮,本應是周末,然而惠山古鎮上的游人並不多,整條古街看上去死氣沉沉。從古華山路的入口進入古鎮,沿著繡嶂街一路前行,道路兩邊的景色不禁讓人感覺十分不妥。兩邊的建築均是古色古香,並且路上牌樓林立,不管從路面的青磚,還是一些細枝末節上,都能看出建設方在這條街的建設上,花了很多心思。然而,一些花花綠綠的招牌,卻穿插在這樣古樸的美景之中。
在繡嶂街中部位置,有一塊頗具氣勢的古牌樓,然而透過古牌樓卻能看到一塊裝飾的十分卡通的招牌,上面用五六種顏色書寫著“蓬頭稚兒成長體驗館”9個大字,店面的兩旁掛著五顏六色的紅燈籠。一邊古樸凝重,另一邊卻洋氣花哨,反差之大,讓人難以接受。
古鎮上有一家名為“古月琴坊”的樂器店,乍一看,古典的音樂似乎和當地的文化很搭調,然而卻有游客提出,古時的音樂都是歡慶時用的,可古鎮繡嶂街卻是以祠堂文化為主,原本應當沉重的文化氛圍,在這家樂器店入駐後,反而破壞了這一份意境。
古祠堂和現有產業格格不入
這個月初,無錫知名的網友“2008”曾在網上以《古街洋店,爭議又起》為題發帖說,之前的南長街的商業模式幾乎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了剛修復的祠堂群上,生硬、突兀而令人費解。眾所周知,惠山古鎮祠堂群是無錫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標志,更是無錫唯一能在未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所在。多年來,無錫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精雕細琢,惠山古鎮118座祠堂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陸續恢復,連石料、木料都盡量使用老貨。顯然修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招商開店。
這位網友說,在惠山古鎮的保護性規劃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古鎮分為核心保護區和風貌協調區。寶善街(老錫惠路)的風貌協調區為仿古商業建築,這才是承擔招商的主體。惠山橫街和惠山直街都是屬於核心保護區,為何風貌協調區的商業功能要讓核心保護區的祠堂群來承擔?這對於未來的申報世遺是否會產生不利後果?在古人用以祭祀祖先的祠堂裡面開店是否是對祠堂祀主的大不敬?
這次惠山直街新開的店,以咖啡店、奶茶鋪、養生館等為主,據說以後還要開哈根達斯、COSTA等一批洋店。除了引進的南京先鋒書店尚有可圈可點之處,其余招商的選擇和特色尚不如南長街。諷刺的是,惠山古鎮這些店竟連一家惠山泥人店也沒有。而在細節上,南長街統一采用地源熱泵,沒有空調室外機,而惠山古鎮一個個的空調室外機在祠堂群中大煞風景。
“古鎮”如今人氣寥寥
對於惠山古鎮目前的現狀,很多讀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讀者錢先生曾向快報反映,惠山古鎮當初在規劃時突出的是祠堂文化,古鎮完全應該是由歷史與文化交織而成,如南長街一樣的商業模式,“惠山古鎮最吸引人的應當是當地獨一無二的歷史和文化,當地的原住民也是歷史和文化的延續。”錢先生說,目前,惠山古鎮的大部分原住民都已經搬遷出去,原本人氣旺盛的一條街,如今卻人氣寥寥。“平常惠山古鎮上看不到游人,即使是周末,也不見得有游客專程來這裡觀賞。”尤其是到下午四點之後,惠山古鎮一個人都見不到,這條街已經被當地人戲稱為“鬼街”。
讓人更感到離譜的是,前不久還發生了因某養生會館有異議而將其旁邊東岳廟山牆上的警句:“萬惡淫為首,百善孝行先”遮擋後篡改的荒唐事。很多歷史研究的知名人士均稱:“這一警句很有名,是載入史冊的,也是東岳廟的歷史遺存之一。”
錢先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古鎮的建設,不要輕易變更當初的規劃,作為古鎮的管理方,不要將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應該慢慢來,能夠首先將惠山古鎮建設成名副其實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