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京城大火與火神廟

京城大火與火神廟

日期:2016/12/14 17:32:39      編輯:古建築紀錄
    據老北京說,舊時京城地界的火神廟遍布區、縣、鄉、鎮,多至十七處。我想這可能由於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席箔,油麻,老漆之故,防火能力極為薄弱,稍一不慎,就會釀成火災。

北京的火神廟

    舊時,京城水系不發達,遠水不解近渴,連紫禁城裡都不得不在各處宮殿的前院裡,設置碩大的儲水銅缸,以便不時之需。而老百姓居住的狹窄胡同,有的連車轎都難通行,一旦發生火警,根本施救不及,只好任火勢蔓延,燒光為止。

    所以人們才不得不求神拜佛,祈福祛災,保佑平安。對住戶來講,防火勝於防盜,盜只光顧財物,火則毀滅一切。於是,北京人對火神便格外敬畏有加,拜祭這位紅臉神仙的廟,也就多了起來。明代文人袁中道有一首《火神廟小飲看水》:“作客尋春易,游燕遇水難。柳花濃沒地,鷗貌靜隨湍。歌舞幾成醉,塵沙不入瀾。石橋深樹裡,誰信在長安?”寫的是什剎海東岸那座始建於唐,重修於明代永樂年間的火德真君廟。據說,它是京城地界歷史最久,香火最盛,名氣最大的火神廟。

    就在袁中道逛過這座火神廟後不久,一場大火,將整個廟宇燒成廢墟。明朝萬歷年間,發生在地安門外的這場火災,實在極具諷刺意味。火神爺燒了自己的廟,竟成為一時間裡京師百姓飯後茶余的笑談。

    火神廟燒毀,只是區區一座廟宇而已,而數百年後,發生在1860年(鹹豐十年)的英法聯軍,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的八國聯軍的火燒圓明園,以及這一年的6月13日起,義和團的瘋狂縱火,才是北京有史以來損失最慘重、破壞最嚴重、後患最沉重的三次特大火災。

    從史料中摘抄出來的這些場景,真令人驚心動魄啊!

    李慈銘《越缦堂日記》:“夷人燒圓明園,夜火光達旦燭天。”“夷人至海澱,即招集畿輔亡賴,縱之大掠,遂至掛甲屯諸處。園閉,夷以巨炮擊壞之而入,盡取其金寶以去。”九月初三日守園官奏折:“夷人二百余名,並土匪不計其數,同入清漪園東宮門將各殿陳設搶掠,大件多有損傷,小件盡行搶走。”《清實錄》:“谕,現在洋人已退至黑寺,自圓明園一帶,以至黑龍潭,太子府,沙河,清河等處地方,土匪仍復肆擾。”《西巡回銮始末記》、《庚子記事》和《庚子傳信錄》也分別記載:“拳匪即撲交民巷,至晚,忽四處起火,崇文門內所有教堂皆焚。是日,又燒燈市口及勾欄胡同等處洋房,火光甚盛,直至天明,猶然煙焰滿天,余火未熄。”“義和團焚燒順治門大街耶稣堂,又燒同和當鋪奉教之房,又燒順治門內天主堂,並燒醫院兩處,連四周群房約有三百余間俱皆燒盡,燒死教民不計其數。又燒西城根拴馬莊,油房胡同,燈籠胡同,松樹胡同,教民居住之房數百間……”“宣武門內教堂,又連燒他處教堂及教民宅無算,京師大震。”“二十日九下鐘時,火光又復大作,煙焰蔽日,作淡黃色,蓋大柵欄有老德記藥房,為西人所開者,拳匪往焚之矣。已而西南風大作,以致延燒四處,東盡前門大街,西盡煤市南河沿,又逾河而至月牆兩荷包巷,正陽門樓亦被延及。是日,共計被焚店鋪不下四千余家。至翌日,火尚未息。”《庚子拳變記日要錄》:“二十一日焚西單牌樓講書堂,又延燒千余家。東城一洋貨鋪被匪縱火,又延燒四千余家。”……

    人類歷史,是一個由野蠻向文明逐漸過渡的過程。這其間,火的使用起到很大作用。給人類帶來福祉,帶來文明的同時,也帶來災難,帶來不幸。雖然野蠻漸漸少下去,文明漸漸多起來,是個總趨勢。但也保不齊,野蠻又猖獗起來,實行滅絕文明的大倒退。在我們中國歷史上,這種短暫的,或相當長時期的野蠻占主導地位的回潮,也是屢見不鮮的。所有那些反文明的凶神惡煞,只要燒殺搶掠起來,邪惡之火所及,無不付之一炬。對於這些外國的,中國的縱火犯,即使火神爺再神明,也無可奈何。試想他連自己的廟都被火燒了,還能指望他佑庇這一方土地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