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後溪鎮長潭村扶貧旅游發展新貌長潭村供圖 扶貧開發困難重重,全民齊心脫貧困。2010年,我市重點貧困區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4235元,年均遞增11.7%,在西部排第一位。扶貧工作取得佳績的同時,湧現出了許多先進集體。
奉節海壩:干部幫扶脫貧
位於奉節縣青龍鎮以北的海壩村,距縣城70公裡。全村四個村民小組480戶1631人,土地貧瘠,山高坡陡,耕地面積2258畝,林地5388畝,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間。人多地少,基礎條件薄弱,生存環境惡劣,導致該村成為典型的窮村和亂村。
2001年啟動扶貧開發以來,海壩村實行責任到人,分項包干,限期完成,嚴格獎懲的目標責任。縣級領導對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40名干部幫扶60戶,召開村民大會,動員全民參與。幾年來,全村原來唯有的10戶專瓦房,猛增到100余戶住有漂亮的樓房。海壩村的扶貧開發總投資1897萬元,2010年,達到整村脫貧的驗收標准。
近年來,海壩村投資1285萬元,修建改造村公路13.5公裡,新修社公路5公裡,基本達到社社通公路,90%到院壩;安裝管道25000米,95%的農戶用上了安全自來水。全村以魔芋、藥材為支柱產業,魔芋種植300畝,年純收入180萬元,藥材500畝,年純收入250萬元,到2010年,人均新增收2600余元。
通過10年扶貧開發,海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支部書記每周周一、周二進行接訪,班子成員每月分片走訪,每戶一年不少於兩次。對村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困難,限期作出答復,近5年無一件上訪事件。2010年,海壩村被評為重慶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村。
酉陽長潭:開門迎客致富
長潭村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後溪鎮,距縣城89公裡。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共622戶2688人,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8%,全村共有耕地面積2966畝。
2008年以前,長潭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衰敗,村裡沒有一處完整的農房,酉水河上布滿了漁網和垃圾,河灣山寨滿地是豬屎、牛糞,臭氣熏天,蚊蠅橫飛。由於距酉陽縣城近百公裡,交通極為不便,村裡2/3的土地被淹沒,村民人均耕地不足5分。耕地少,如果發展第一產業,效果肯定不佳。
2009年,後溪鎮長潭村被定為酉陽縣第一批整村脫貧村。長潭村決心打破傳統的扶貧模式,確立以旅游為核心的發展路線,提出“一湖秀水,十裡長潭,百年老寨,千年古鎮,還有一群神秘的土家人”的旅游開發主題形象。村民白孝雙在外打工13年,返鄉後經營小飯館,但生意清淡。得知政府將結合土家風俗和酉水河風光,打造最美土家山寨,憑著自己多年在外打工的見識,白孝雙決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用自己多年的積蓄,把小飯館改成了吊腳樓,還新造了兩條游船,由此,長潭村第一個農家樂“宜人山莊”誕生。在外打工的外甥看見白孝雙這副陣勢,也回鄉開起了“擺手山莊”,其他村民也紛紛效仿,漸漸,河灣山寨邊有了20多家農家樂和上百條游船。
2010年,長潭村全年接待旅游人數2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500萬元。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64元。與2008年人均純收入2487元相比,增加了2077元,增幅達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