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古鎮之美,湘西之美,沈從文之美。
鳳凰古鎮的古樸與風韻,濃縮湘西的世故與人情,有著許多故事和傳說。黑黝黝的古建築,古巷光滑的鵝卵石,潺潺繞過的沱江,小橋流水,那一份寧靜、安逸,隱藏著古鎮的靈性。一片片黑色的青瓦,從河邊而入宅的小門,半遮半掩的門窗,掛滿晾曬的衣物,湘西女人的裝飾與穿戴,讓從江而過小船上的男人們充滿了想像力。
湘西是一道幽香的風景。那辣椒,那椒油,那姜糖,那一串串臘豬肉、臘雞、臘鴨、臘腸子,那山道上的馬幫、民歌與吆喝,那山民發黑的牙齒,那一張張紅唇,那一雙雙閃動的雙眼,讓你領略鳳凰古鎮的一點一滴風采,那是湘西人的性格的縮影,溫婉中帶著一些粗犷……
沈從文是鳳凰古鎮的另一道風景,他是鳳凰的驕子,是湘西人的驕傲。他從鳳凰古鎮走來,從湘西走來,像沱江嘩啦嘩啦的水,讓山不再沉靜,讓那鳳凰古鎮添了幾分的味道,讓沱江更加清澈與動人,是湘西的一幅畫,一首詩,一對春聯……
幾次到鳳凰古鎮,帶著不同的心情,帶著不同惦記,讓我撲撲直跳的心,滴咕了許久許久,把對鳳凰古鎮,把湘西,把對沈從文的思考帶走。那沱江的半山腰,聳立沈從文的墓碑,一尊碑,無文字,讓我沉思,我仰慕。沈從文更像那湘西的辣椒,湘西的姜糖,湘西的酒一樣地道。沈從文的文字在小旅館裡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外面冷風嗖嗖,流著鼻血仍堅持寫文章,在走逃無路的重重轟擊下,仍然選擇文學與初衷,熱愛文學與人生,那是怎樣的一種執著與不屈不撓!
曾經,沈從文和老捨跪在地上,在口號聲中,在辱罵和鞭打中,看那熊熊的烈火燃燒自己的作品,多年心血和積存,湘西多少的痕跡與情感,鳳凰古鎮,湘西的真實寫照與史料,在火光中變成灰燼。但鳳凰古鎮和湘西的水土,塑造沈從文堅韌的心,生命如松挺立。挽救了他的生命與一切,是沈從文的愛妻張兆和,許多無法言過的情愫,如湘西山水的高潔,無法比擬的關愛,溫情的呵護和撫慰,讓心靈與靈魂的創傷得到痊愈,讓熱血重新渲染生命。
1949年1月至8月,沈從文被認定為“精神失常”,當新環境新文學全盤否定他的時候,無法再用他的筆寫文學作品,他改行對文物的研究。面對挫折與痛苦的態度,決定沈從文人生的走向與成果。這是古鎮的福氣,古鎮的一種榮耀,沈從文的另一種升華。
無字碑,也許訴說許多,也許都不用訴說。而山水訴說一切,鳳凰古鎮訴說一切,湘西訴說一切,歷史訴說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