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古稱“銀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風斐然,素有“陝北文鄉”之美譽。米脂是陝北黃土文化的原生區和核心表現區,游客踏上陝北黃土高原,走進米脂走進窯洞古城,品味如畫的古城窯洞,尋覓俊美的米脂婆姨,傾聽悠長的信天游……

米脂窯洞古城

窯洞古城千年風華
米脂窯洞古城,當地群眾稱它為“老城”“舊城”,因其“老”“舊”和獨特誘人的窯洞形態而備受游客青睐。資料介紹,全世界共有50余個國家和地區有窯洞建築,最燦爛輝煌的是中國黃土窯洞。在中國,窯洞建築主要分布在黃河中游的陝西、山西、甘肅、河南等地區。陝北窯洞講究布局、注重裝飾,在全國最具典型性。米脂具有近千年置縣史,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窯洞古城和全國最大的幾個窯洞莊園,楊家溝“新院”的設計修造者馬醒民先生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窯洞革新家。走進米脂就走進了窯洞的世界,邁入窯洞古城就仿佛邁入了窯洞民居的博物館。
米脂古城,以下城十字街為中心形成的東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等主要街區。南關城垣,城牆與窯洞相結合,城防與民用相結合,在中國城池建築史上絕無僅有。大順帝李自成行宮是突出窯洞特色的國保級古建築群。毛主席黨中央轉戰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地方——楊家溝,是中西結合的窯洞瑰寶。
米脂古城建築以窯洞四合院為主格局,稀缺、獨特、珍貴,在全國享有盛譽。它不同於平遙古城、麗江古城、榆林古城以及喬家大院等,這些古城、古村、古院,是以平房四合院為基本建築特色。窯洞四合院興於明盛於清,主要集中分布在陝北地區。米脂古城擁有元代窯洞遺存,擁有高將軍宅(明延綏鎮鎮邊將軍)以及高家、杜家、常家、艾家、馮家等百十個“明五o暗四o六廂窯”式窯洞大院、套院,布局奇巧,工藝精湛,裝飾考究,滄海桑田,保存完好,是米脂人民心血與智慧的結晶,是米脂人民對中華“居住文化”的重大貢獻。
米脂古城
什麼是“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大院呢?說來長長學問。“明五”,是指窯洞大院的正面之主體建築是高大考究華麗的五孔磚石窯洞;“暗四”,是指五孔窯洞的兩側分別對置有稍稍藏進去的體量比較小的兩孔窯洞;“六廂窯”,是指正面主體窯洞兩側“丁”字對稱建築的六孔窯洞。再搭配廂房、耳房、客廳、照壁、垂花門、月亮門,左青龍(石碾)右白虎(石磨),制作考究的大門雄獅守護,韻味十足的磚雕石雕木雕,形成窯洞四合的精美大院、套院或多進院落,令人歎為觀止。米脂窯洞古城大院小院雞鳴犬吠,炊煙袅袅,百姓安居,活的文化依然延續,游客可以品嘗秀甲天下的米脂婆姨做的噴香的小米錢錢飯,可以收藏米脂婆姨巧手剪成的剪紙作品,可以欣賞“發一回山水沉一回泥,想一回妹妹剝一層皮”,米脂婆姨信手拈來的信天游小調……米脂窯洞遍布城鄉,鄉間馬氏莊園、姜氏莊園、常氏莊園等幾個大型百年窯洞莊園,依山造勢,雄奇古樸,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