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山西古建築集萃

山西古建築集萃

日期:2016/12/14 11:01:41      編輯:古建園林

很多人居然認為山西只有平遙古城和幾個清代的晉商大院其實山西現存古建築無論從質量數量還是年代上都是第一只不過宣傳的少罷了今天小編就發部分山西國寶級別的古建築(不包括陵墓和遺址和石窟)。
山西是我國古建築現存最多的省份其中元代之前的木構建築占了全國75% 全國現存4座唐代木結構建築都在山西 4座五代木構建築山西占了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更是高居全國第一。與之相反的是山西煤炭儲量僅占全國的10%不到遠遠不如內蒙、新疆。


佛宮寺釋迦塔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巴黎埃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應縣木塔高67.31米。據考證,在近千年的歲月中,應縣木塔除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歷95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僅裂度在五級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應縣多次被夷為平地,唯木塔近千年不倒。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建於建中三年(782)。是全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南禅寺大佛殿較小,殿內沒有柱子。在殿內中心稍後,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壇,沿壇可以通行,壇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佛光寺東大殿

五台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的佛光新村,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五台縣的南禅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寺內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晉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裡處的懸甕山麓,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聖母殿是晉祠主殿,建於宋天聖年間,重修於宋崇寧年間(1102年),是國內現存最典型的宋代建築。

 


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建於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全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

整個布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台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寺內還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華嚴寺

大同華嚴寺位於大同市西部,始建於遼代。它是依據佛教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修建的。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余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全國現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約三公裡處的龍泉村東,永樂宮始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築,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特別是宮殿內部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廣勝寺

廣勝寺,位於洪洞縣城東北17公裡的霍山南麓。廣勝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創建,初名俱盧捨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後重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水神明應王殿內四壁繪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畫,尤以南壁東一幅戲劇壁畫著稱於世,被人們譽為廣勝寺文物的第三絕,它是目前全國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

 


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也是國內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築。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

它修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的懸崖峭壁間,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古人雲:“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歎其為“天下巨觀”。


法興寺
法興寺位於長子縣城東南20公裡張店鄉莊頭村附近的慈林山上,唐、宋均有擴建,清代又進行修復,占地面積888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8平方米。寺座北向南,現存主要建築有:圓覺殿、捨利塔、燃燈塔、三掌殿等。園覺殿為六架懸山頂,五脊六獸、石門框、木板門。殿內置有十八尊泥塑佛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為全國稀有的宋代珍品。
 


鎮國寺
平遙鎮國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北郝洞村,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東北方向15公裡。大殿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是國內僅有的幾個五代建築之一。
五代是割據戰亂的時期,從那時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築全國僅有幾座,彩塑作品更為罕見,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鎮國寺萬佛殿內的彩塑,是全國寺觀廟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所處的歷史時代至為重要,對於研究我國雕塑發展史,認識唐、宋兩代雕塑,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
鎮國寺和應縣木塔一樣不同於其他木構建築,全寺沒有一根釘子,所有結構都是木頭與木頭相互卯碶而成,是為中國古代建築中的一大瑰寶。
 


澤州玉皇廟
澤州玉皇廟,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 創建年代不詳,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在原址上重建,題名“玉皇行宮”。元至元元年(1335年)又重建,明清兩代屢次修葺,始成今日規模。現存主要建築玉皇殿建於宋,湯帝殿建於金,後院左右垛殿和東西配庑為元建,余皆明清所築。玉皇廟所珍藏的宋、金、元不同時期的彩塑,具有非凡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尤其是二十八宿殿的彩色泥塑,代表了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不僅對元之後的古代雕塑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對當今雕塑藝術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崇福寺
朔州市崇福寺。位於朔城區東大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福寺,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坐落於高2.5米的台基上,殿前月台寬敞,廣及五間。殿頂黃綠藍三彩琉璃剪邊,兩只鸱吻高大雄健,立於正脊兩端。大殿減柱與移柱的做法,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大膽創新。彌陀殿內的塑像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彌陀殿內四周滿繪壁畫,共計345.75平方米,畫題內容主要是佛和菩薩,也是金代壁畫精品。在一座殿堂之中,建築、塑像、壁畫、琉璃以及門窗隔扇,檐下匾額、墨書題記等多種金代文物,荟萃一處,是我國現存金代最大最美的佛殿。
 


雙林寺
世界文化遺產雙林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裡橋頭村。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鐘以及古代建築、彩塑和壁畫,都是稀世珍寶。尤其是寺中兩千多尊彩繪泥塑,更令人稱道不已。它們繼承了我國唐代以及宋、遼、金、元彩塑的優良傳統,具有高度寫實的風格,是我國明塑中的佼佼者。這些彩塑形神兼備,藝術價值極高,能夠完好保存至今,實乃藝術史一大幸事。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位於在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創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余年始修復。 目前的解州關帝廟,總占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 全國武廟之祖。
 


龍門寺
龍門寺在平順縣城西北65公裡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裡許的龍門山腰,國內僅有的幾個五代建築之一。存殿堂廊庑,布局嚴謹。中軸線三進院落,東西禅堂、經捨等各成一區。其中前院西配殿為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年)所建,三開間懸山式,殿內無柱,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唐風。五代木構建築懸山式殿宇僅此一例。大雄寶殿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建,廣深各三間,殿項琉璃脊獸,形制古老,色澤純樸,為元代燒造。天王殿構造靈活,梁枋斷面互不一致,顯系金構,後殿三間,懸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為明清重建。
集後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構建築於一寺,為中國現存文物中所僅見。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立體博物館。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位於山西省高平市市區的中莊村。建築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撐,青石門墩上刻有“大元國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樣,其余均為木制結構。民居建於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民居建築,尚屬元代民居建築的孤例。
 


牛王廟戲台
牛王廟戲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臨汾市西北25公裡的魏村牛王廟內,建於1293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台。戲台采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牆,正面當台口,無前後場之分。戲台的建築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檐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榆次城隍廟
榆次區城隍廟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重建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1999年,院內的懸鑒樓曾被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100處古建築之一,許多電影電視劇的外景地。建國後榆次城隍廟曾作為展覽館、圖書館使用。文革期間圖書館約三十萬冊圖書被洗劫一空。
 


萬榮稷王廟
萬榮稷王廟位於中國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南張鄉太趙村,為祀奉後稷的廟宇。稷王廟正殿建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庑殿頂,前後廊及兩山面斗栱均為五鋪作雙下昂、偷心造。中國現存唯一的一座北宋庑殿頂建築。
 


大同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區和陽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龍壁座南向北,全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它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龍壁早250年,體積是北海九龍壁的三倍,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
 


邊靖樓
邊靖樓 位於山西代縣縣城內,人俗稱之為鼓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後成化十二年(1475年)重建。南北城券洞穿過,樓基高達13米,長43米,寬33米。樓身高26米,樓頂為歇山式。樓內面寬7間,深5間,四周圍廊,三層於勾欄下加設邊靖樓外觀雄偉、大方、古樸,樓基高聳,梁架精巧,結構嚴密、合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至今完好無損。
 


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內東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代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築。
 


廣仁王廟
運城廣仁王廟,位於山西芮城縣城北4公裡古魏城城垣遺址內,正殿坐北向南,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為現存4個唐代木構建築中唯一的道教建築。
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各種斗欹部的幽度極深,拱瓣稜角顯明,內部擱架鋪作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構成極平緩的廈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擬。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整個建築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建築風格。

 

崇明寺

 

崇明寺位於高平市城東南15公裡的聖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築有山門、中佛殿、後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庑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築,後殿為明代建築,其余建築為清代遺物。崇明寺中佛殿在建築風格上沿襲唐風,並且結構獨特,可謂我國古代建築中一枝獨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來源:微信公眾號“未央 歷史講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