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古建築裝飾藝術
日期:2016/12/14 10:57:29   編輯:古建園林1、磚雕
山西古民居的大門磚雕,主要飾於木結構門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結構的垂花門罩、檐椽、額枋、斗木共、牌匾、下垂的蓮柱等。
院裡的磚雕,一般分布在墀頭、山牆、正廳兩側的牆壁,二門兩邊的院牆、園林裡的花牆等處。
磚雕工藝比較復雜,通常有兩種制作手法。
一種是,泥坯經過雕刻制作後進行燒結定型。這種手法制作的作品稱為泥雕或雕磚。山西的磚雕作品,大多采用這種工藝制作。習慣上叫成了磚雕。
另一種,是精心選制泥坯,再燒成上好的青磚,然後進行研磨、雕刻。這種工藝制作的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磚雕。這種作品反映的是一種樸素的質感效果,比較“雕磚”作品要粗糙一些。
我國的磚雕藝術,起源於戰國晚期的畫像磚。距今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畫像磚藝術發展到漢代極為興盛,到南北朝時期依然流行,唐代開始衰落,宋金時期還有蹤跡。這些時期畫像磚只用於墓室之中。
地面建築的磚雕藝術品,稱作“花磚”。明代開始使用,清代進入鼎盛期,民國以後衰落。但直到今天,山西北部一些地區的鄉村房屋上還有使用,比如代縣一帶。但制作水平遠不如前。
(圖一)雲路文字磚雕
圖中“雲路”二字書寫工整、筆力遒勁。浮雕藝術使字體高高突起,在多層雲朵的襯托下,顯得似神似仙、飄飄逸然。
“雲路”是“青雲得路”的簡稱。據傳華夏始祖黃帝受命於天時有祥雲出現,故以雲命官,即青雲為春官;缙(紅色的帛)雲為夏官;白雲為秋官;黑雲為冬官;黃雲為中官。青雲居眾官之首,地位顯赫。因此是高官顯爵的代名詞。“青雲得路”可解釋為盼望快速升官、仕途順利之意。
(圖二)吉慶五福、五福長存
此圖由五只高度變形、誇張的蝙蝠紋組成。中間一只的嘴上含著磬和盤長。磬與蝙蝠組合,寓意“吉慶五福”;盤長與蝙蝠組合,寓意“五福長存”。
(圖三)博古圖
該圖案是磚雕拐子紋組成的博古架,擺著各種物件和水果,稱為博古圖。中間匾額雙線陰刻著“安且吉”三個字。
博古,是若干器皿、物件和花果的總稱。這些器皿、物件、花果都代表著人們喜愛的吉祥寓意,如:花瓶代表平安;桃代表長壽;石榴代表多子;磬象征吉慶;鼎象征著權力和地位,代表祝願國運昌盛等等。
建築物上用博古圖案,具有琳琅滿目、古色古香的藝術效果,表現了主人追求清雅、高貴的意志。
2、拴馬柱
拴馬柱,也叫拴馬樁,是拴騾馬等牲口的石柱。山西中部和南部的廣大鄉村隨處都能見到拴馬柱子。它是在以牲口代步、運輸、勞作的年代裡,門前不可缺少的實用物件。
拴馬樁一般有兩米左右長,呈四稜或八稜形。由樁頂、樁頸、樁身和樁根組成。我在晉南還發現一種安裝在牆上的石雕拴馬環(圖一),非常少見。
拴馬樁的裝飾部分主要在樁頭和樁頸。樁頭裝飾圖案內容有圓雕的獅、胡人騎獅和猴等等。樁頸的裝飾內容一般為須彌座,也有簡單花紋線雕。這些裝飾紋是樁身到樁頭的一種過渡。
(圖二)獅子自從傳入中國後,就一直被罩著神獸的光環。所以古人認為它不僅能祛惡辟邪,保佑人類平安,還能保佑牲畜平安。另外,古人認為能鎮邪穢的獅子一定能鎮得住烈性牲口。
獅子的前腿是镂空的,牽牲口的缰繩就拴在此處。這種藝術與實用巧妙結合的佳作,一定是古代藝人最得意的手筆。
(圖三)用猴子樁頭裝飾的拴馬樁。此樁頭雕著大小兩只猴子,小猴爬在大猴的背上,從大猴右肩探頭觀望,像是在討要大猴手中的鮮桃,而大猴卻手拿鮮桃扭向左邊,獨自品嘗著鮮桃的美味。這種靜中求動,動中有靜的表現手法,說明了古代藝匠高超的藝術表現技巧。
大猴背小猴在吉祥寓意中有“輩輩封侯”的含意。
古人認為,猴子能辟除馬瘟,保障牲畜安全。
另外,在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玉帝曾封孫悟空為管天馬的官,傳說從那時起天下所有的馬都懼怕猴子。受此影響,古人認為,猴子還有震懾烈馬的作用。
(圖四)此拴馬樁樁頭石雕為一騎著獅子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騎士(古稱胡人),像是在馴服雄獅。馴獅人頭戴尖頂氈帽,眉毛倒豎,怒目圓睜,咬牙切齒,用手抓著獅嘴用力將獅頭向後扭,獅子不甘心地掙扎著。此石雕生動地表現了馴獅人的忄票悍和獅子難以馴服的野性。拴馬樁頭雕此類圖案,是為了震懾烈馬,讓人看到能馴服獅子的人馴馬不在話下。
3、門獅
說到石雕或鐵鑄的門獅,今天的人並不陌生牞古建築門前比比皆是,現代銀行、公司門旁也隨處可見。古老的門獅承載的是悠久的歷史,現代的門獅則肩負著現代人求事業發達,盼財源茂盛,願萬事順利的騰達夢。
石雕的獅子較鐵鑄的獅子出現得早,東漢時期我國就有了石獅。東漢人將獅子模樣的帶翼神獸叫做“辟邪”。後來“辟邪”一詞變為動詞,成了獅子的主要職責之一。宋元以前,它們原本不是在大門口站崗,而是出現在陵墓建築中,是陵墓的守護瑞獸。
石雕或鐵鑄的獅子用於大門前,開始於元代。《析津志輯佚·風俗》中記載,官宦家門外放置著生鐵鑄成或白石鑿成的獅子。
宅門口的石或鐵獅子,主要是用作壓邪鎮凶。江蘇丹徒丁卯橋出土的一件灰陶獅構件上寫著“北方黑獅子鎮其宅,……孩子夜啼如不住,但將師(獅)子鎮其旁”。
各個時期的門獅,造型藝術各有特點:
(圖一)宋代鑄鐵獅子。此獅子雖無盛唐獅子的雄風蓋世,倒也氣宇軒昂。
(圖二)明代洪武年間鑄造的鐵獅。此鐵獅挺胸昂首,怒目狂吼,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神情。它頭小身大體態渾圓臃腫,身掛銮鈴,鬣毛呈漩渦狀,人稱“螺髻”。十三個“螺髻”古稱“十三太保”,代表著高級別的官階。
(圖三)明代口含绶帶的石獅。這尊獅子帶有明顯的明代獅子特征,即頭小、爪利、卷毛披肩、身體顯瘦,精神十足。它前腿爬地,後腿用力後蹬,像是准備向前撲去的樣子。整個獅子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動感極強。獅子口中含一條绶帶,暗示著“好事不斷”的意思。
(圖四)清代石獅礎。清代石獅雕刻手法上一改唐代雄渾、豪邁、大氣之風格,沿襲了宋代的纖細講究。工藝上更加精細、繁缛;刀法圓潤、華麗;線條柔美、流暢。石獅表情上更加溫順可愛,缺少了先前的精神。這些正是清代石雕藝術的風格特征。
中國特色的石雕和鐵鑄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具特色的一個藝術門類,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古老文化積澱的結果;它們又是老百姓喜愛的吉祥物,給人們帶來吉祥如意;也是人們精神寄托的靈物,為人們消災解難,鎮凶辟邪。
4、土地龛
土地龛,是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神,又叫社神,是仙界職務最低的神。他們分管人間的某一地段,因此數量極多。平遙城隍廟的土地祠裡就同時供奉著40位土地神。平遙縣在清代時,縣城裡劃分了10個坊,鄉村劃分了30個裡,合起來共40個坊裡。城隍廟裡的土地神,就是分管平遙縣40坊裡的地方神。而各坊裡的老百姓都希望得到土地神的保護,因此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院裡的照壁或二門(圖一)兩邊建造形制不一或繁或簡的土地龛。
直到今天,平遙一帶的鄉民還保留著春秋兩季供奉土地神的習俗。春季供奉的時間是正月初一到初五(農歷);秋季為十月十五(農歷)。兩季都在傍晚時分進行。供奉的過程是:各家的主事人,從自己家地裡取回一捧土,放在土地龛的祭祀台上,點上香火,供上祭品,在土地龛前拜上幾拜。第二天清早,將這捧土送回原處。據說春天祭拜土地神,是為了祈求當年風調雨順,盼望土地神,賜豐收和富余給人間;秋天祭拜土地神是為了感謝土地帶給人間的好收成、財富和運氣。
(圖二)是目前為止我所見到的最大的壁掛式土地龛,高約1.5米,寬也有1米左右。它比寺廟是小的多,卻包含了寺廟建築的很多內容。如殿頂的寶珠、螭吻、瓦當;殿檐下的斗拱、梁頭、檐柱雀替和柱礎;殿門旁的八字影壁,另外還有個須彌座。真是各種建築構件應有盡有。須彌座上的紋飾各有不同,如(圖三)是蓮台卷草紋,(圖四)是奔跑的鹿紋,(圖五)中土地龛的雀替和脊頂花紋清晰可見;做工之精美,雕刻之細膩,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圖六)的土地神住在掛著葡萄的壽山石中其樂融融。我想當年主人如此設計,是有更深刻的用意。就是盼土地神賜家人長壽、子嗣興旺。因為古代民俗中“壽山石”代表長壽,葡萄則寓意子孫滿堂。
唐、宋時期社祀的盛大和熱烈已離我們遠去,但人們對土地的感念之情依然延續。我想人類不應該忘記:土地是生命之本、生存之源這一真理。要世代感念大地母親的恩德,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沃土。
5、影壁
影壁,是建在古代民居宅院大門內外或左右牞作為遮擋外人視線或裝飾門庭的一種建築小品,大多雕有各種精美的紋飾和圖案。
山西的影壁,以附在廂房牆上的見多;也有單獨建在大門裡或大門外的磚制或石制的影壁;還有的為了增加大門的宏偉氣勢而建在大門兩旁的。常見的兩種,一種呈八字形排列,稱做八字影壁(如圖一),另一種與門平行,叫做“一字影壁”(如圖二);再有就是擺在正屋廳堂的木制的影壁。
影壁上的雕刻圖案,是整座宅院最為絢麗和輝煌的部分,也是宅主人用心思和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兩三米甚至更大的長方形壁面,用最上好的木料、石料、水磨青磚或陶制品;用手藝最好的工匠;用自認為是最吉祥的禽獸、花卉、文字進行裝飾。所以影壁圖案是全院中最能代表主人意願和匠人手藝的雕刻藝術品。
(圖三)鹿鶴同春圖圓形磚雕影壁。
鹿鶴同春圖是山西民間最為常見的吉祥圖案。僅晉中地區的王家和常家這兩處大院中就有近十幅這樣的影壁圖案。
關於鹿鶴同春圖,一般有如下幾種解釋。
一、春天的預兆。
鹿鶴同春是春天的標志,有棄舊迎新的意思。
二、健康長壽的象征。古人認為,鶴為鳥中壽星,鹿也是長壽動物,因此,鹿壽、鶴齡成了祝願長壽的頌詞。
三、有六合通順之寓意。
六合有如下三層含意:
1、天地加四方(東、西、南、北),亦為六合。
2、古代歷法認為春、夏、秋、冬四季中,春與秋、夏與冬的第一個月、第二個月、最後一個月相合。這種四季的相應變化也叫六合。
3、古代用陰陽五行術選擇良辰吉日時,以十二地支兩兩相合,也叫六合,即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
六合所指范圍很大,可能是辦事的行動方向,也可能是辦事的季節時辰。總之,古人希望要辦之事處處時時順利,即所謂的六合通順。
四、人間男女情愛和祈盼子孫興旺的含蓄表現。此說法源於上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鹿鶴同春圖表現的是象征男根的鶴和象征女陰的鹿在叢社時實行男女情愛和兩性野合的場面。
因此,鹿鶴同春圖應該是人世間永恆的男女愛情之祝頌圖。它象征著人間愛情永存、人丁興旺、子嗣興盛。
6、墀頭
墀頭,是山西傳統房屋建築中,兩山牆靠近屋檐的突出部分。它的作用是承托和保護檐口。
墀頭三面外露,是藝匠們發揮才藝的好地方。他們精心將墀頭雕琢成各種立體裝飾圖案,使原本呆板的牆頭變得精彩異常。
墀頭磚雕一般分上、中、下三部分,最下面是須彌座,常雕以精美的紋飾;中間部位為主體,常雕以人物、動物和花卉等;上部以檐收頂,雕刻比較簡單。整個墀頭的雕刻是從上到下,由粗淺向精細過渡,合乎人們的視覺習慣。
(圖一)、雕有“壺”和“草龍”圖案的墀頭
此墀頭的兩幅圖案是“壺”和“草龍”。草龍象征著高貴吉祥。
壺的圖案,代表兩種意思:
其一,古代“壺”和“瓠”通用,是指葫蘆。《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的詩句。意思是:“七月吃瓜,八月摘葫蘆”。在山西的吉祥風俗中,瓜與葫蘆都是子孫滿堂、子嗣興旺的象征。因此用“壺”的圖案也是在表示這個意思。
其二,“壺”被特指為藥葫蘆,是舊時藥店的標志。
(圖二)、雕有“佛手”和“壺”圖案的墀頭
佛手是中國南方產的一種水果,叫做佛手柑。因為形狀像只手,故得到“佛手”的美稱。
佛手之所以被視作吉祥物,有二層意思,其一,以佛手喻佛。古時有用水仙與佛手組成圖紋的,稱作“學仙”、“學佛”;其二,“佛”與“福”音近,諧音取意,佛手便成為民間常用的祈福納吉的吉祥物。在此墀頭上它代表“幸福吉祥”。
(圖三)、雕有獅子圖案的墀頭
(圖四)、雕有人物圖案的墀頭
雕刻人物的墀頭,在山西不多見。因此,出現在清徐的人物墀頭,就顯得十分珍貴。
7、石雕
山西傳統民居的石雕藝術品中,除了石獅、拴馬樁、門礅石和柱礎上的圖案外,還有樓梯柱頭及欄板、門框、影壁、石制窗台上的圖案等。雕品有砂石和青石兩種,以青石的雕刻藝術品為上乘。
晉中一帶有一種下窯上樓的二層樓民宅。院內設有樓梯,樓梯一般是磚石結構(也有木結構的)。磚石結構的樓梯,腳踏處用磚砌,扶手欄桿、欄板均用石制品。其中柱頭、欄板多用精美的石雕圖案裝飾,給院落增添了別樣情趣。
“魚躍龍門”石雕柱頭(見圖一)
此“魚躍龍門”雕在一個體積很小的柱頭上,很是不易。石雕藝人以突出主體的方式,將水中躍起的鯉魚和龍門雕在柱頭上,使石雕的含義一目了然。此柱頭石雕采用圓雕手法,精工細作,把魚和龍門雕得活靈活現,生動逼真。
晉南一帶有大戶人家常用石制門框。門框上多雕刻精美的圖案,如(圖二)是在門框上雕刻的蝙蝠紋、“”字紋。
早期西方人把蝙蝠看作惡魔、怪獸,而在中國人眼裡卻稱它們為“仙鼠”,又因其名稱中的“蝠”與“福”同音,所以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動物。
此石雕一改蝙蝠的怪模樣,給人以親切、和善的感覺,是人們理想的吉祥瑞物。單就門上的蝙蝠而言,寓意著“幸福臨門”。加上底下的“”字紋,有了“幸福萬代”或“萬福永存”的寓意。
影壁上的石雕藝術品,較其他石雕更為精巧、大氣,如(圖三)所示,該影壁由兩部分內容,兩邊是“鹿鶴同春”圖,中間是“朱子治家格言”(圖三a)。
“朱子治家格言”,也叫“朱子家訓”。朱子不是南宋時的大理學家朱熹,而是明末清初的朱柏廬。朱柏廬(1617-1688),江蘇昆山人,名用純,字致一,柏廬是號。他是明代的生員,清初以朱熹理學為本,在鄉間教授學生。
五百余字的“朱子治家格言”,以“修身、齊家”為主旨,概括了儒家為人處世方法,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三百年來,傳誦不絕。
8、木雕
山西各家大院的木雕,主要用於木結構門樓的檐柱雀替、枋頭以及門庭內的掛落和院內廊柱等處。
木雕作品主要靠錘、鑿等簡單工具,在打好稿子的材料上,運用高浮雕、淺浮雕、镂雕、圓雕等各種手法進行創作,很好地反映了圖案的凸透感和立體感。
我國的木雕藝術源起很早,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建築物梁、柱、枋等木構件上已經有了動物圖紋雕飾,所謂“立木鳥獸,橫木龍蛇”。
之後的歷朝歷代,木雕一直是宮廷、寺廟建築的重要裝飾手段。木雕藝術到明代以後轉入民宅建築中,清代最為興盛。因此出現了不少木雕藝術的精品。現代的仿古建築中木雕仍是裝飾的主要手段,但制作工藝水平根本不能與清代木雕相提並論。
(圖一)“卷草紋”木雕雀替。(清代)
此門柱雀替木雕圖紋為卷草紋。卷草紋是古代常用的裝飾圖紋,它的裝飾特點是樸實、自然、大方。
該木雕采用了镂雕工藝。從木雕的精美程度可看出當年的木雕藝人刀工娴熟、細膩。因此,造就了一個線條自如、流暢、層次分明的華美作品。
此木雕圖案也可看作是“水浪紋”。古人常將幸福比作海水。希望自己的幸福像海一樣的深遠廣大、永遠不斷,即所謂的“福如東海長流水”。
該木雕放於門頭,可解釋為“福海臨門”、“福門海闊”。
(圖二)額枋上的“魚蓮圖”木雕。(清代)
2004年4月,我在山西翼城一處偏僻山村的老宅院大門檐柱額枋上見到了這幅“魚蓮圖”木雕。圖中表現的是象征男性的魚和象征女性的蓮花共同臥在由水紋和荷葉組成的平台上安詳平靜。這是一幅典型的生殖崇拜圖。它是古人用同時生長在水中的魚和蓮的自然生存形態來借喻男女愛情、夫妻結合,從而達到子嗣繁衍,兒孫興旺之目的。
另外,門頭裝飾“魚蓮圖”還有企盼五谷豐登、豐收富裕的寓意在裡頭,也就是所謂的“連年有余”。
(圖三)門庭掛落。
掛落,是一種特殊的木雕飾物,一般用在門庭、正房廳堂內。
此圖中黑框為榆次常家莊園一處宅院的門庭掛落。該掛落為葡萄蔓及果實紋圖,有祈盼多子多福之意。
(圖四)木雕神龛。
晉東南的北房(正房)一般不住人,主要用於祭拜祖宗、諸神;操辦婚喪大事和接待貴客。該神龛擺放在正廳堂內靠北牆中央,是一件精美的木雕藝術品。它分三層镂雕而成,每層以垂花柱收尾。整體顯得氣派、大方,神聖、莊嚴,使人看上去自然生成一種敬仰之情。圖案主要是花鳥神獸。
祖宗位牌也同樣雕刻得精巧華麗。
9、窗棂
在深沉幽靜的三合或四合式宅院裡,窗戶顯得相當活躍,它們不僅是光和氣的通道,還起著調節院內氣氛的作用。當人進入院中,第一眼見到的就是占面對院內牆壁大部分面積的窗戶,這些窗戶上美麗的各式各樣的棂格子,如同少女美麗的眼睛一閃一閃的,讓人頓覺親切。
山西民間建築的窗式大體有如下幾種:
長窗(圖一)即隔扇。一般用於正房(廳堂)正面。長窗同時具有門、窗、牆三種功能。其型制是通長從頂到地的四扇、六扇、八扇式。上半部分是有著多種式樣棂子的固定窗,下半部分是雕刻花紋的裙板。幾扇長窗分左右兩邊固定作為牆和窗,中間兩扇可以關啟是供家人出入的門。這種窗由於是青一色木制,又比較大,所以很是氣派。
半窗(圖二)多用於住人房間,是山西民居的主要窗式。由於房間需要保暖,故半窗多做成固定的,但也有對開扇和單掀式的。
漏窗(圖三)設在院內隔牆或園林中雲牆上的窗。為了營造牆體空間的裝飾趣味效果。這種窗多被制成固定式圓形、扇形、多邊形等。
窗的藝術價值是由不同紋圖的窗棂來實現的。棂就是古代窗扇上的木格子。古人正是運用改變這些木格子紋圖的方式,來抒發情懷和寄托心願,同時也在調節院子的環境氣氛。
長窗是正廳的重點,因此長窗上半部分窗棂圖形花樣繁多,制作精良。下部裙板的木雕華麗、動人。但圖案內容比較莊重、嚴肅。
人物圖案(圖四)是長窗的常用圖案。這種窗棂常用整塊板材雕镂而成。整體畫面疏密有序,布局合理,空白部分用古錢套錦補充。人物圖案雕工精巧、細致,內容生動,線條流暢,動感極強,是窗棂中的精品。
半窗大多安在住人房間,因此窗棂密而粗壯堅實。窗棂圖紋比較自由、隨意,生活氣息較濃。
漏窗的窗棂由於在大環境中,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比較活潑、大氣、輕巧、飄逸。這些圖紋在院落和園林中相互比襯,交映成趣。特別是園林中,它們的存在不僅使牆體產生變化而不致呆板,還讓牆那邊的景物若隱若現,使牆產生似隔非隔的空間效果,很好調動了游園人的游玩興致。如(圖三)此漏窗中兩層六邊形窗棂被直棂角角相連,直達六邊形窗框,組成放射狀雪花圖案。雪花窗裝在院牆之上,給沉悶的庭院增添了幾分生氣,使院牆內外,若隱若現,情趣盎然。俗話說:“瑞雪兆豐年”,此雪花窗有預兆豐收之意。
10、房柱
千百年來,“先立柱後砌牆”是山西人不可更改的建房宗旨。由於木立柱起著支撐整座房屋的重要作用,故古時有“牆倒屋不坍”的說法。
北京故宮的所有立柱都用紅色漆料裝飾。特別是太和殿皇帝寶座周圍的盤龍金柱,其裝飾手法和工藝非常復雜,需經過多道工序裝飾。
民間的柱,雖遠比不上皇宮龍柱的豪華。但也有獨特的裝飾方法。如建於宋代的晉祠“聖母殿”的外檐柱(圖一),就是在木立柱外纏繞另外制作的木雕盤龍。
有的則用雕著龍紋的石柱來支撐建築物。坐落在我省高平的清道光年間兩廣總督祁貢墓地裡的四座碑亭,就是用十六根石雕龍柱(圖二)支撐的。龍柱上雕刻著精美的龍、龜紋。栩栩如生;造型生動優美。堪稱清代石雕精品。
一般民居的立柱多半不事裝飾。但一些官宦、富紳之家例外,他們常用“楹聯”(圖三)裝飾立柱。廳堂前部的柱子叫“楹”。掛在這些柱子上的對聯叫“楹聯”。楹聯是不同於“春聯”、“壽聯”、“婚聯”之類只在喜慶時張貼的對聯。而是雕刻在一種特制的圓弧形木板上,長久懸掛於廳堂、樓閣的對聯。它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並成為主人用以抒發和寄托情懷的載體。楹聯是集書法、雕刻、詩詞、建築藝術為一體的立柱裝飾藝術。它與連接梁頭的木雕雀替、柱下的石礎構成了上、中、下立體裝飾空間,它們互相穿插,主次搭配,形象生動,變化多端。這種既美化環境,又陶冶情操,而不失雅致的裝飾方式,在宋代以後的官衙及官宦、富豪家中很是流行。
此為我省榆次富商常家祠堂的楹聯:“勝地臨塗水源之遠流之長綿延支派,華宗聚辋川霜以棲露以惕感觸春秋”
此兩句大意是:常氏選擇了臨近古塗水的勝地,歷經數百年不斷發展,已成為大家望族。常家在車辋這塊土地上聚集生存,時刻提醒不忘先輩創業艱辛,時刻警惕被富貴所淫,做人做事銘記春秋禮樂大義。
還有多根方柱構成的“牆”。多根柱子(前檐柱)合排在一起,能創造如同牆壁一樣的效果。這種“牆”拓展了房屋的活動空間,使人感覺到柱牆內外的不同空間變化。
11、石礎
石礎,柱與地面的銜接部分,和柱組成完整房柱。因此它的實用意義同柱一樣重要。
石礎的作用之一,是將柱身承擔的整棟建築的重量分布到地面上;作用之二是,高出地面的石礎,既可防潮,又可避免木柱遭碰損。
但是,石礎上雕刻的圖案具有深刻含義,不能不說是陶冶情操和寄托情懷的好方法。從這個意義講,它們又帶有情懷寄托和教育家人的精神意義,而這種意義更為重要。
仰覆蓮花瓣與錢錦紋組成的柱礎。(圖一)
此柱礎上下部分為雕有蓮花瓣的仰覆盆型制,蓮花瓣起脊、瓣尖卷起呈如意紋狀,中間是古錢套錦紋。古錢加如意紋,暗喻富貴如意。整座柱礎堅實樸素,雕刻手法洗煉,圖案簡潔明快。
方瓶形柱礎。(圖二)
石礎上雕有梅、蘭、菊、竹四種花卉圖案,古人常將這四種花卉比作君子,故稱四君子圖。這是在教育後代以梅、蘭、竹、菊的品德做人。
坐在須彌座和蓮花台上的方形鼓礎。(圖三)
此礎以青石為材料。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面是造型規整的須彌座。該須彌座四周是表現文人士大夫超凡脫俗生活的琴、棋、書、畫紋飾。中間是雙層蓮花台托著的雕有龍頭圖案的方鼓礎。三部分結合融洽,搭配合理。
象形礎。(圖四)
佛教象征真理的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頭白象。
此象礎的雕刻手法有粗有細。象的頭部(包括鼻子)和腳掌雕刻得細膩、逼真。其它部位則大刀闊斧,廖廖數刀,只求形似。大象的表情安詳,沒有負重的痛苦,給人以親近之感。
石礎的支撐作用,眾所周知。而美化環境則是,柱與石礎聯合營造了上、下裝飾氛圍,楹聯和石礎上的圖案,把民間建築工藝裝飾中的情、理、藝、趣、神融為一體。它們的飛動、流暢、飄逸,既書寫著人們強烈的情懷寄托,也雕刻著人們熱情的審美情趣。使之和人的思想、靈魂在不斷對話中得到境界的升華。
12、脊花
(圖一)寶相花
(圖一)是洪洞縣一個偏僻山村的古代樓房頂。樓房是硬山頂的建築,房頂正脊和四條垂脊通身上下全部被陶制寶相花(這就是脊花)覆蓋,層層花瓣被葉片拌著,像一道道青灰色的海浪,在藍天的襯托下翻滾著灰色的浪花。此情此景,宛如一座高高的空中園林。
寶相花瓣看上去薄極了,薄的似乎能被細風折斷。然而誰承想它們已經歷了百多年的疾風暴雨,卻絲毫無損,挺立到現在。仍然在燦爛的陽光下,被秋風吹得絲絲作響。這聲響似久久回繞山野的鄉村小調;又像老婦回首往事惆怅的低歎。當時,我被這聲音陶醉了。我真想進入其中暢游一番,遺憾的是它只能遠觀,不可近游焉。只好用熾熱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游歷其中,滿足一下親臨其境的欲望吧。我望了許久許久,心神似乎已感悟到一種游園憩亭的快感了。
山西的脊花制作大多采用模印技術。像上面看到的手工制作的寶相花脊磚精品,實屬罕見。
脊花是脊磚上的裝飾物。脊磚是房屋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築構件。它被用作鎮壓屋頂兩坡相交處的縫隙,以防止雨水浸入房頂,保證房屋建築的安全。
(圖二)牡丹紋脊花
該牡丹脊花,是高平元代民居屋頂的原物。花瓣與花蕾、葉呈兩邊對稱圖形,層次分明的花瓣中包著花蕊,葉與花蕾在彎曲的花莖襯托下,給人以輕巧、飄逸的感覺。該花紋制作工藝細致、精美;圖案線條流暢、細柔。足見當時工匠的手藝已很高超。
(圖三)葡萄紋脊花。
葡萄,屬籐本植物。其莖呈蔓帶狀,其果實呈圓形串狀,並多籽。葡萄的這些生長習性,正好符合古人表達多子多福的求子心情。又因為葡萄的蔓帶狀莖又與萬代兩字音近。所以古人常用葡萄表達子孫興旺、萬代不斷的美好願望。
13、脊獸
說到脊獸,朱自清的散文中曾提到它,他稱它為鸱吻。朱自清的散文名為《譚柘寺戒壇寺》,文中講:“正殿屋角上兩座琉璃瓦的鸱吻,在台階下看,值得徘徊一下……值得看,為的是大得好,在太陽裡嫩黃得好,閃亮得好;那拴著的四條黃銅鏈子也映襯得好。”
琉璃制件一般都是黃綠顏色,在太陽照射下呈嫩黃色。四條銅鏈是防止風將高大的鸱吻吹倒而特制的保護鏈。
朱自清眼中的鸱吻是美麗的。這美麗是它和它的艷麗色彩融入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然而,鸱吻本身模樣卻不美麗。但見它突目長鼻、海口獠牙、身披鱗甲或小龍,張牙舞爪很是嚇人,活脫脫一個龍形怪獸。
脊獸按其口的朝向,可分為兩類:一類,口向下,呈含脊狀,稱為螭吻(圖一);另一類,口向上,或張嘴或閉嘴,叫做垂獸(圖二)、望獸(圖三)、蹲獸(圖四)。
脊獸的作用:
一、螭吻所安放的位置,恰是房頂前後兩坡壟與山牆的交匯點,換句話就是屋頂和山牆交匯的樞紐所在。如果不加以嚴密封堵,雨水很容易滲入建築物主體,而破壞整棟建築物。運用整體構件安於此薄弱環節處,是封堵雨水滲透的最好辦法,建築物長期安全使用才成為可能。這些,可說是吻的實用價值。
二、古代木構建築最大的威脅是火災。信奉神靈的古人急切需要一種靈物能滅火消災,保佑平安。傳說螭吻能噴水降雨,遂將其像安於屋頂正脊兩端。祈求這種雨神座物能為人們消除火禍,帶來幸福。這些,可以說是螭吻的精神價值。
三、螭吻的安放,給山西的曲線屋頂增添了更豐富的曲線。使屋頂起伏錯落,層次感強。在藍天的襯托下,使整座建築物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了莊重與生動的巧妙結合,宏偉和明快的完整統一。
千百年來隨著歷史變遷,人們賦予螭吻的作用越來越多。如象征著吉祥、美麗和威嚴;承載著震攝、去穢與消災。因此,它的存在使高大的古建築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14、瓦當
我把由脊花、瓦當(屋頂筒瓦最前端的堵頭)、滴水(屋頂板瓦最前端用做滴雨水的三角形構件)裝飾的屋頂稱作“空中花園”。從園林的整體審美和藝術效果看,瓦當和滴水以其特有的紋圖沿屋檐組成一道絢爛的花牆。它們默默地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展示著魅力,體現著自己的藝術價值。
同時,瓦當和滴水更具有實用意義。它們的主要功用是保護屋頂上的椽子,使其不被雨水侵蝕,從而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
現今我們能見到的仍在使用中的清代瓦當也好,明代瓦當也好,甚至元代瓦當,它們的魅力遠遠比不上秦漢時期的瓦當藝術。
秦、漢兩代(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是瓦當藝術的極盛時期,也是最具藝術魅力的時期。各種動、植物,雲紋和文字紋是當時主要的瓦當紋圖。
特別要提及的是,漢代是將吉祥祝語運用到建築上的最早朝代。漢代建築的瓦當上有很多的吉祥祝語,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億年無疆”、“延年益壽”、“萬壽無疆”等等。
明清時期的瓦當形狀基本是以圓為主,也有三角形的。滴水大多是三角形的。紋圖基本是獸面紋,其他內容比以前增多。
民俗吉祥圖有連生貴子(圖一)、獅子繡球(圖二)、花卉等;鎮宅辟邪圖有龍紋等;文字紋有福、壽、喜、祿等。
(圖三)獸面紋瓦當
獸面紋瓦當是秦漢以後,流傳時間最長,使用最廣的瓦當。該獸面紋面部被制作得十分誇張。大大的耳朵,高高的臉頰,突出的雙眼和圓圓的鼻孔,十分的誇張。實際上瓦當紋是什麼動物,在老百姓眼裡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他們鎮宅辟邪的精神需求和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就可以了。
(圖四)“圓壽”字瓦當
明、清、民國時期的文字瓦當都是單個吉祥文字瓦當,如福、壽、喜等,大多是模印制成。
該“圓壽”字瓦當,為篆體字。古代“圓壽”代表無疾而終。還象征著長壽圓滿。
15、煙囪
關於煙囪,民間有一個傳說。舊俗每年臘月廿三過小年,人們都要祭拜灶王爺(據說灶王爺是炎帝的化身,因為他教會先民使用火燒烤食物吃)。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報告一年中民間的情況,晚上人們要擺香案、放祭品、供糖瓜、燒旺灶火。香火、祭品自然是敬神的必需品,供糖瓜據說是為讓灶王爺吃了嘴甜,能為百姓說好話,請天神保佑家人平安、幸福,也為來年討個好光景。燒旺灶火,能使灶王爺快快升天,灶王爺升天的通道是被人們清理暢通的煙道和煙囪。這便是民間年俗——辭灶,也叫祭灶。
山西的古煙囪造型繁多。有房屋建築造型;有祥獸動物造型(圖五);也有石、磚雕藝術壁畫造型和普通實用型。
房屋建築造型按頂部不同可分為:歇山頂(十字歇山頂)(圖一、二)、攢尖頂(圖三)、卷棚懸山頂(圖四)等。多見於晉南、晉中一代。
祥獸動物造型(圖五)多見於晉中一帶。
石雕、磚雕壁畫造型多見於陽泉一帶。陽泉、平定一帶是在距地面1至1.5米的民宅牆上開洞排煙(圖六)。一般人家將石材開個洞裝在磚牆上,只是為了使洞口堅固些。經濟富裕的人家則用刻有圖騰物圖案或吉祥圖案的石雕藝術品巧妙地裝飾出煙口。這樣,既滿足了排煙氣的實用需求,又滿足了祈吉祥、求保佑的精神需求,也不致使牆上的孔洞破壞了牆體的統一。古人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晉東南的民居比較高大,人們便把煙氣孔設在山牆上部(圖七)。用各種镂空的磚雕圖案進行裝飾,又是一個實用與藝術巧妙結合的范例。實際上它們與陽泉一帶的牆壁煙氣孔洞裝飾是異曲同工之作。
不起眼的煙囪小品,經古人智慧發揮予以藝術加工,便賦予它們靈魂與精神。同樣給今天的我們以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它們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排煙工具,而是代表時代特征和濃郁地域色彩、有著深刻含意的民俗文化載體。
站立於山川般廣闊的屋頂群上的煙囪,似山水間點綴的風雨亭,婀娜多姿,儀態萬千,極大地豐富了屋頂的輪廓線和空間層次。透出一種樸素淡雅、輕巧飄逸的美的氣質。
16、山花
山花,是中國傳統建築的房屋山牆上部正中特有的一種磚雕裝飾圖案。這些圖案使原本呆板的牆面變得活潑、美觀,從而改變了山牆的整體視覺效果,增強了山牆的美感和神秘性。
山花的作用不僅僅是裝飾山牆,另外還有驅穢迎祥的寓意,以此來達到人們鎮宅辟邪和招福納祥的精神需求。比如,獅子、麒麟、龍等都是驅邪辟災的神獸。雲、水浪等是招福納祥的紋飾。
(圖一、二)獅子、麒麟、雲水浪紋飾山花。
該兩幅山花圖案為:雲水浪紋中圍著一只獅子、麒麟和荷花、葵花組成近似於菱形的圖案。獅子有鎮宅避邪的作用,麒麟時祥瑞之獸,而荷花、葵花則代表著子嗣興旺、多子多福;雲紋、水浪紋隱含著“福如東海”、“福運長久”、“吉祥永遠”之意。
(圖三)龍頭、雲浪紋飾山花。
此山花圖案是:龍頭對著個符咒,周圍是雲浪紋。龍是高貴吉祥的神獸,龍加雲是高貴幸福的福兆。符咒是為鎮宅安放的。
(來源:太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