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的魅力之源
日期:2016/12/14 19:13:00   編輯:古建園林蘇州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散落在城中的粒粒明珠—古典園林更是成就了蘇州“園林之城”的美譽,奠定了文化蘇州的地位,並成為蘇州與世界各國間的友好使者。源遠流長的蘇州園林魅力永存。
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提升城市品牌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之後歷代造園興盛,明清全盛時有200多處私家園林遍布蘇州古城內外。大部分是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階層提供一種“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趣,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環境。
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蘇州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間裡,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加之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和各式擺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意山水園林。
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築美於一體,是綜合的歷史文化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園林得到了政府和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與重視,進行了不斷的保護維修和合理利用。
在申報世界遺產的過程中,更是結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強了園林內外環境的整治,使古典園林內外環境協調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數十處園林分別代表了我國宋、元、明、清不同時期江南園林的風格,體現了人類理想家園的境界。蘇州古典園林的價值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評價了蘇州古典園林:“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九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1997年12月,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被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對世界遺產的保護也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感到滿意。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蘇州市舉行,這是中國政府至今為止承辦的最高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會議,也是蘇州歷史上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全球性的政府間國際會議。會議在蘇州成功舉辦,不僅形成了全世界聚焦蘇州的良好機遇,也使蘇州園林接受了一次大檢閱,促進了科學保護管理的新發展。
二、確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目標,全面推進“綠色蘇州”行動計劃
2004年9月,《蘇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綱要》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論證,明確了蘇州生態市建設的目標:建成國際知名的現代水鄉園林型生態市。其中,以“真山真水園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園”的歷史文脈勾勒“園林蘇州”,是蘇州生態市建設的主要方向之一。
近些年來,蘇州市區每年新增綠地面積300公頃,2003年達到500公頃,先後建成桐泾公園等一批市、區級公園,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處小游園。3年來,共投入綠化資金31億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5%,綠化覆蓋率達到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6平方米。
在具體的城市綠化中,從天井裡弄裡走出來的蘇州人繼承和發揚了傳統造園藝術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名城、古園、水鄉的特色,將許多經典的園林元素運用到街頭巷尾:“彈石間花叢,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邊行”的臨頓路,“兩綠夾一河,舟與車俱行”的干將路,飛檐錯落、林木蓊郁的環古城風貌保護帶……既體現了移步換景的蘇州古園特色,更為千年來古城水陸並行的雙棋盤布局錦上添花。
特別是“百園工程”的啟動,在增添盈盈綠意的同時,讓更多的小游園介入了市民的生活空間。正是將古典園林的精致和藝術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園融為一體,才塑造了蘇州獨特的城市個性,成就了蘇州“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蘇州將牢固確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全面推進城市綠化工作,努力把蘇州建設成為“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間新天堂”。
2004年到2010年,蘇州市范圍內,將建設城市公園、風景林地、綠色通道,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等項目,構築“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特色明顯,景觀優美,功能齊全,穩定安全”的城市生態網絡。在中心市區,實施虎丘山風景區西擴、石湖上金灣生態動植物園、胥江景觀等十大重點園林綠化工程,積極構築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網絡化的生態綠地系統。
三、成為文化使者,走向世界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1980年建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是以網師園殿春為藍本設計的,這是中國造園史上第一次實現整體庭園的出口。
在其後的20多年裡,蘇州園林走出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傳統的高品位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文化價值,越來越多地走向歐、美、亞、澳各洲的名城並獲多項榮譽,有日本池田市“齊芳亭”、加拿大“逸園”、新加坡“蘊秀園”、日本金澤市“金蘭亭”、美國佛羅裡達州“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香港九龍寨城公園、紐約斯坦頓島“寄興園”、美國波特蘭“蘭蘇園”、法國巴黎“怡黎園”等等。
無論是完整園林的建造、還是亭台廊榭等園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獨到的園林文化都獲得了異域知音的廣泛認同和贊賞,並成為物質的、不可移動的中國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當地稱為“常駐的文化使者”、“永恆的貴賓”。在傳播文化的同時,建造在世界各地的蘇式園林還是蘇州最生動的名片,特別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專家學者來考察、研究作為人居環境經典的蘇州古典園林。
落戶異域的蘇州園林帶著出生地的文化氣質走向世界。蘇州名園、名勝目不暇接,她豐富的藝術魅力、博大精深的內涵,堪稱中國文明的精萃。蘇州園林每一扇門,每一扇窗,都是畫框,內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可精讀,可細品,它四時有景,四時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