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馬爾罕古城
日期:2016/12/14 13:31:24   編輯:古建園林 在絲路中亞段對我最親切的城市名稱就是撒馬爾罕。不知是什麼原因,也許是我在童年時代接觸了這座古城的故事?也許是它不象別的中亞古都,幾度改名,象怛羅斯改為塔拉茲,一度又叫江布爾。它幾千年坐不改名,信息深深沉澱於人們的記憶中。
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這座古城有2500年悠久的歷史,是中亞最古老的城市。曾是帖木兒帝國的古都,又是連接波斯帝國、古印度和古中國三大帝國、三大文化的樞紐。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鳥茲別克斯坦訪問時,專程造訪了撒馬爾罕。如果說長安是絲路的起點,那這座城就是絲路經貿的加油站和文化的轉播台。
我到達撒馬爾罕後即發了一組圖片到微信的朋友圈,馬上收到青海著名詩人撒拉族的阿爾丁夫.翼人的回信,雲:肖老師,你到了撒馬爾罕嗎?那是撒拉族永遠的血脈生命的根----撒馬爾罕,請帶去撒拉爾12萬父老鄉親誠摯的祝願和問候!色倆麻中恐!翼人是我交往20年的朋友,上過西北大學作家班,聽過我的課,也給我講過撒拉族悲壯的遷徙史。他們原來就生活在這座古城附近,大約在宋末元初,成吉思汗踏平中亞,他們被迫東遷,由錫爾河、楚河流域到了黃河、湟水流域。最後只剩下18個人和一匹駱馱,馱著一部古蘭經手抄本,一杯土,一袋水,那是信仰、家鄉和生命。有天晚上駱馱突然不見了,大家打著火把找了一夜,天亮時發現駱馱變成了石象,嘴裡吐出一股清泉,正是他們帶來的家鄉水,而此地的土質也與家鄉的土質一樣。他們知道真主要他們在這個叫循化的地方落戶。為了剪不斷的懷念,稱撒拉族,自稱撒拉爾人。如今已有12萬人,成立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生活得安定、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