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奇特的古橋
日期:2016/12/14 17:47:33   編輯:古建園林 江南平原水網密布,氣候多雨潮濕,古代修建橋梁都采用石質材料,建造石梁橋或石拱橋,以適應環境。但是,筆者發現一座奇特的古橋,它的橋面用木料和磚塊築成,似乎與江南地域的氣候不相匹配,然而它卻依然完好地靜臥在河港上。
這座橋名曰小周橋,位於南湖區鳳橋鎮茜柳村,南北向跨陸家浜。此橋為三孔石柱木梁磚面橋,橋長16米,寬1.20米,三跨總長13.35米。橋面無欄桿,南北兩端分別有石階五級和八級。南北橋孔石柱分別由兩塊和三塊長條石並列組成,橋台由塊石疊砌,柱(台)頂設帽梁石,上置橋面木梁。橋面由五六根松圓木組成,上面橫鋪一層木板,木板上平鋪一層方磚,方磚上再側砌小青磚,形成穩定耐用的橋面。
木梁上鋪砌有三層結構,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下滲導致木梁腐爛損壞,從而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這種橋面很有特色,它的構造和用材在嘉興地區十分罕見。由於江南地區多雨潮濕,建造者通常都是在石柱上設置石梁橋面建造石橋,可能當年在造橋時,當地石材缺乏或采運困難,建造者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謂獨具匠心,也不失為一種創造。
小周橋在地方志不見記載,建造年代無從考證,據有關人員初步分析判斷,可能為清代年間所建,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舊時此橋是當地通往新篁集鎮的必經之路,南來北往也算熱鬧,如今新修了公路,少有人問津,偶有農人因耕種而過橋。現在市有關部門在橋堍豎立了一塊“小周橋嘉興市文物保護點”的牌子,以保護此橋。
據筆者所知,這類古橋南湖區僅此一例,不過市本級在秀洲區王店鎮大橋村還有一座大悲橋,與小周橋的構造和用材相同。2012年6月,筆者前往大悲橋調查考察時,發現該橋南孔橋面已倒塌不存(據當地村民反映系2011年倒塌),其余橋面木梁多處腐爛,中孔有一根木梁斷裂脫落,還有局部磚面損壞,看來此橋坍圮已在旦夕,不知目前命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