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0年萬壽宮修舊如舊再現真容
日期:2016/12/14 13:31:55   編輯:古建園林萬壽宮修復後的大殿。
今天,如果您走過大明湖南門,就會看到百花洲東側那一大片仿古建築已經成型,氣勢恢弘,屬於正在改造的百花洲片區。但其中有一座卻不是仿古新品,而是貨真價實的古董,那就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濟南萬壽宮。
萬壽宮在濟南的歷史地位如何?聽聽周圍幾條街的名字就行:南、北萬壽宮街,東、西萬壽宮街。如果還不夠,問問老濟南,他們會告訴你:萬壽宮所在的江西會館,曾是濟南歷史上濟南十大會館之首!有人考證,當年的江西會館北至思敏街(今大明湖路),南及東、西萬壽宮街,西起南、北萬壽宮街,東到鐘樓寺街構成的方形范圍內。
起源於江西
為紀念許遜
如果您是一位走遍全國的驢友,會發現許多城市都有萬壽宮。粗略統計,全國有幾百所萬壽宮。
為什麼?因為古代的江西商人(簡稱贛商)群體十分骁勇,曾經占據全國各大城市的商圈,主營江西特產茶葉、絲綢等。江西商人所到之處,都帶著一位他們信奉的仙人,就是著名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主角--許遜許真人,民間稱之為福主菩薩,然後建起供奉他的場所--萬壽宮。不僅僅國內,目前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尚存萬壽宮遺跡。
記者一番考證,得知萬壽宮起源於江西南昌西山。西山萬壽宮,又名玉隆萬壽宮,是為紀念許真人而修建的一座宮殿,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西山鎮,為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發祥地,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江南著名道教宮觀和游覽勝地。這個宮觀被譽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二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八福地。
按照古代傳說,許遜是晉代著名道家人物,曾任蜀郡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他為官清廉,興利除害,後棄官東歸故裡,在新建縣西山修身煉丹。許遜精於醫道,因救助百姓美名遠揚。當年南昌附近洪水泛濫,據傳是一條蛟龍經常翻雲覆雨、為害人民。許遜用神劍將蛟龍擒住鎖於八角井中,從此風平浪靜,風調雨順。
相傳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余口,拔宅飛升",連家禽家畜都帶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出於此。如此美妙傳奇的故事,當然只能是百姓的一廂情願,可信性不大。
這樣說來,濟南萬壽宮必為江西籍商人所建,並帶來了江西家鄉的文化傳承和故事。據資料顯示,江西會館建於乾隆五十八年,此後多次翻修,至今屋脊金檩上還有清朝翻修時留下的文字資料。
會館起源於同鄉會。史料記載,在濟南的十大會館中,江西會館一度是規模最大的商業性會館,為舊時同鄉聯誼會吸引各路客商資金而建的集會場、娛樂游憩的公共活動場所。那時同鄉會的聯誼活動頻繁,時常進行節日團拜、集資設宴、上演戲劇等活動。江西會館對流落他鄉的江西人實行扶助濟貧,生活艱難、無路可尋的同鄉可在江西會館吃住,或幫助路費返鄉。
一度泯滅於市
難見真容
20世紀裡,中國歷史跌宕起伏,濟南萬壽宮也就命運多舛,近幾十年內曾一度"失蹤".當然不會真失蹤,只是泯於茫茫鬧市難見真容而已。
據濟南一些老人回憶,解放前,萬壽宮已經不再僅僅是當初江西商人聚集、拜仙的地方,而是具備了多種功能。江西會館當年是一組包括大殿、中殿、客廳、戲台、富貴大戲院等五大建築和四個院落的古典建築,當時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是大明湖南岸一個重要的人群聚集、娛樂場所。
韓復榘主政山東時,魯西南時常鬧饑荒,大批混窮的難民奔赴濟南逃荒吃飯。江西會館的大客廳每年冬天辟為接納魯西南難民的場所,人住得滿滿的,災民可免費吃到窩頭、稀飯、鹹菜。上世紀50年代,被解放的江西會館劃歸省物資局,這個代表"四舊"的建築群被徹底改造,戲台、客廳、富貴大戲院先後被拆,萬壽宮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漸漸沉淪到被人們忘記。直到2003年,在已經變成省級機關汽修廠的這個大院內,濟南市文物考古工作者重新發現了江西會館主體建築--萬壽宮大殿。雖然花棂窗換成了玻璃窗,屋頂古瓦被置換成了紅瓦,但前卷棚後硬山式大殿的基本建築形式依然完整。該建築東西長約15米,而南北跨度卻有17米許,是一座罕見的"寬大於長"的建築。
修舊如舊
保留清代磚瓦
到今年12月下旬,濟南萬壽宮已經重生。
記者在現場看到,借助百花洲片區的整體改造工程,這座老建築已經基本恢復了昔日古色古香的容貌,大殿青磚碧瓦、雕梁畫棟,內部巨大的紅色立柱氣勢不凡,巨幅壁畫華麗精美,相當有看頭。
在大殿屋脊的金檩上,施工方特意保留了清朝修復萬壽宮大殿時留下的文字沒有油漆粉刷,這些文字記錄了道光二十六年負責大殿督修的幾位官員的姓名、官職等信息。
萬壽宮改造修復工程開始於2012年春節後,工人們首先對原來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萬壽宮大殿建築進行小心翼翼的拆卸工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大殿各個原始部分能保留的就盡量保留,大殿的地基和部分牆面基本保持,甚至保留了清代加固修復牆面的鐵構件。後來加上去的紅磚紅瓦被全部剔除,能用的清代舊磚瓦都拆下保留好,缺失的部分則向社會征購,要求是同年代的舊磚瓦。
萬壽宮損失最大的部分是木制構件,因為年久失修,很多構件都腐朽了。據施工負責人郭先生估計,他們大約保留了60%的大梁,40%的金柱,30%的舊檩條等構件。到2013年春節,萬壽宮大殿主體修復完工。
萬壽宮大殿修復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四壁的壁畫繪制和供奉的許遜塑像。12月20日,記者在大殿內看到了剛剛完工的壁畫。以許遜治水安民、西山得道、雞犬升天等內容為主題的壁畫幾乎占據了高大的東西兩面山牆和北牆,堪稱氣勢宏偉。
據了解,這組壁畫由駐濟高校的美術專業師生集體創作繪制。由於創作隊伍扎實的專業功底,繪制的壁畫精美、華麗,細節十分細膩。主要部分"雞犬升天"描繪了許遜和全家四十多口人,當然還有幾條小狗和公雞母雞飄然升天為仙的場景,人物和動物都栩栩如生。
據了解,江西人的偶像--許遜許真人的塑像也在制作當中,不久即可重新降臨濟南,讓古老的萬壽宮徹底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