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台州臨海古城

台州臨海古城

日期:2016/12/14 17:42:30      編輯:古建園林

    印象臨海

    一輪旭日從東海的海平面上緩緩升起,紅霞漸漸印染了天際,閃閃金光的空中仿佛奏起了一首心中的歌謠,“東方紅,太陽升”。千年曙光從東海而來,穿越過靈江與東湖,縷縷陽光照耀著臨海大地。

    “海上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裡,千巖玉界中”,山海之靈氣滋養了臨海,兩千多年的歷史和山河形勝,造就了這座古城。它真正的“質地”,是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它薪火相傳惟承一脈的歷史。江南長城,激越著冷角寒旌,金戈鐵馬。江南的溫婉,英雄的豪壯,歲月的翩跹,歷史的悠揚。

    “文化為魂,山水為魄”的古城臨海,今年啟動了32個美麗鄉村建設創建村,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根本,以展現農村生態魅力為特色,打造“蒼山靈水千年古城,嘉禾聖果一品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的品牌形象。

    臨海的願景是:50個精品村、100個特色村、6條景觀帶;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從“美麗鄉村”建設到全面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實現千年古城的新崛起。

    在美麗鄉村建設上,臨海不是追求美在表面的“形”,而是堅持用“細節”的“神”將大美臨海展現得淋漓盡致。

    美的細節:那憬,那未來,藍圖臨海

    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梁漱溟便提出了“今後數幾十年能令中國人向上興奮的新方向就是鄉村建設運動”的觀點。

    如今,臨海已經拉開了一場美麗鄉村建設運動的序幕,這仿佛已成為一場盛大的鄉村嘉年華。

    圍繞著“山、水、城”的特色和“禾、果、村”的元素,臨海把全市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串點成線,著力構建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的“六區六帶”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首先通過“繕民居、強公建、美景觀”,有效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積極打造“宜居”美麗鄉村。接著通過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充分挖掘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積極打造“宜業”美麗鄉村。最終,依據臨海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人文底蘊及特色農業產業,充分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形成一批“宜游”美麗鄉村。

    翻開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臨海的藍圖徐徐展開:區域中心村(社區),通過強化村莊空間管制、基礎設施提升和公共服務改善等,積極引導周邊村莊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如兩水村、朝南屋村等,以建設成為能夠帶動周邊村莊發展、整合公共服務資源的中心村作為發展目標。產業特色村,依托已有的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以產業為支撐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如上官村依托桃產業確立了“禅意桃花源”的發展主題,外岙村依托柑橘產業確立了“湧泉聖果·延恩勝景”的發展主題。文化旅游村,依靠、保護並挖掘已有的文化、旅游資源,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如“將軍村”—嶺根村老宅、古跡、古驿道等保存完好,確立了“悠悠古道·近代中國史”的發展主題;巖坑村作為台州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地和首屆台州地委所在地,確立了“尋根之旅·巖坑出發”的發展主題;下漲村依托軍事漂流和農家樂旅游,確立了“養生農家驿站”的發展主題。新農村建設示范(提升)村,結合康居工程、村莊整治、小康示范村等新農村建設工作,對基礎較好的村莊進行有效提升。如南溪村整村拆遷重建,公共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確立了“山裡村外·康居生活”的發展主題。特色漁村示范點,重點抓好沿海基礎較好、傳統漁村特色鮮明的村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如鯉魚村臨近大海,保留了較完整的漁民生活傳統,計劃將其打造成特色示范漁村。

    臨海的美麗鄉村,彰顯個性,異彩紛呈。大田劉村是臨海市依托第二產業建設的美麗鄉村精品村、樣板村。新建的住宅小區是一幢幢連立式村民住宅及四、五層的公寓式住宅錯落有致,色彩調和,風格典雅,考慮到富裕起來的農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新村內配備了完整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休閒活動廣場,重點打造了融塘、樹、橋、廊等景觀重要元素於一體的鄰裡交流活動廣場——浦山公園。巖坑村則是紅色文化旅游村,通過對古民居和新民房的修繕、改造,道路水系整治改造,村莊綠化,完善基礎設施,有效改觀農民居住條件。

推薦閱讀:

山西祁縣昭馀古城

河北最美八大古鎮

吳江震澤古鎮古寺橋塔美如畫

山西壽陽縣平舒古村落


    那水,那沃土,富足臨海

    農村要“宜業”,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農業。江山臨海的水墨色,千年府城的五彩果蔬,都創造了這一地區獨特的風景,為實現農民創業增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這個充滿了創造性思維的地區,臨海人早已意識到要通過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以及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才能更好地創造“宜業”環境。

    臨海,是中國股份制經濟發祥地之一。曾經,農民又輕車熟路地把股份合作制嫁接到新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上來。農民購買股份入社,向合作社交售產品,合作社按股份或農產品投售量向社員返利——這種生產銷售方式,體現了現代企業股份合作制的特性。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捆綁式生產、銷售模式開始引入臨海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於21世紀初在臨海落地開花,使這裡成為全國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誕生地,從此輻射浙江乃至全國。

    其實早在幾年前,臨海市一邊探索農業轉型的道路,一邊推出了一張普惠農民的小額貸款卡——“豐收卡”,解決了農民貸款難題,同時激發了農民創業增收的積極性。臨海市助農惠農產品名片中,還有一個“流通網”,這是一個由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網絡、農村生活資料連鎖網絡和農產品購銷網絡組成的流通網絡體系,這張網在臨海富饒的土地上鋪開了。

    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汪水,被激活的臨海以建設“美麗鄉村”為依托,提升以柑橘、楊梅、茶葉、西蘭花等為重點的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培育草莓、葡萄、藍莓、油茶、對蝦新興產業,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塊狀產業布局。集中體現臨海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產業發展特色,不斷健全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產業化、生態化水平,實現現有資源優勢向品牌優勢的轉變,並著力建設產業區特色園精品路,形成臨海特色的規模農業、生態農業、效益農業。

    通過產業規劃和整合,“六神佑六園”從此不只是美麗的神話。“神龍”(從大田板龍到上盤翼龍)守護著臨海的中東部,並推動著臨海社會經濟從東湖時代到靈湖時代向海洋時代進發;“守護神獅子”(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沙獅子為代表)守護著西部地區的楊梅產業,為當地老百姓賜福吉祥、人財兩旺;羊巖山的“神羊”護茶送精品,享譽海內外;下洋顧的“神象”欣飲靈江水,笑臉送仙桃;沿江鎮馬頭山的“神馬”看東海,橘香結聖果;牛頭山的“神牛”守壩蓄仙水,孕育了草莓園。

    那村,那文化,大美臨海

    在中國浩如星海的無數村莊中,臨海的鄉村不過是臥於萬花叢中的綠葉小苞。它們微若沙礫,卻深藏著與時俱進的蛻變力量,需要你用心探索鄉村,用心發現大美之處。

    行車穿梭於臨海鄉村間,黑色的柏油路兩旁是一幢幢粉牆黛瓦的民居、一片片青翠的綠化苗木和姹紫嫣紅的花卉,好似一幅生機盎然的江南半山區的風情畫卷。

    在中岙村,美麗的農村公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依村的千年羅漢松,村中靜靜流淌的涓涓溪水,曲折迂回的簡易小橋,古樸的農居,好一幅“小橋流水古樹人家”的鄉村景致。穿過丹桂林,就看到一株大樹矗立眼前,背靠小山丘,遠望去,就像一張張開的大傘,這就是千年古松。不難想到臨海詩人池健曾經的贊譽:“宋樹崴巍震五洲,霜風雪雨刻千虬;遮天百米神飄逸,羅漢跏趺度眾修。”

    一個村莊匯集了厚重的歷史人文,珍稀的古跡遺存,旖旎的山水風光,臨海的美麗鄉村之行中認識了別樣的嶺根。這是一座人文與自然相融的魅力鄉村。嶺根村,2007年被譽為台州歷史文化特色村,目前正在以創建“美麗鄉村”為契機,打造著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村。

    沿著穿村而過的唐宋時期溫州至寧波的驿道,踏著青石板,行走在嶺根村中,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的群眾行動,伴隨著精神文明之風撲面而來。鱗次栉比的古宅中,棋布著將軍們的故居;深深的庭院,精雕的木構件,在石台門裡淡定地靜觀滄海桑田。

    青籐倒掛的裡王橋和外王橋,不知經歷了幾朝幾代,在流水的倒影裡,承載著古往今來的行路人。臨水的古路廊和縱橫的石碇步,在搗衣聲中,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每一處古道、老宅、陌巷,石橋、坊亭和染透滄桑的石頭上,無不镌刻著深深的歷史印跡,講述著動人的傳奇故事。

    文化建設,讓鄉村的魅力更豐盈。

    到過大田劉村的人,驚歎於它那美如城市社區的村捨的同時,也無法忽視它文化的力量。

    除了擁有大田板龍、骨牌鑼鼓、民歌《杜鵑鳥》等一批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田劉村的群眾文化,更是如火如荼。近年來,村裡先後組建了板龍隊、乒乓球隊、舞獅隊、鑼鼓隊、排舞隊等18個文體組織機構,文藝隊伍達到600多人。同時,大田織帶、大田道情、大田山歌等富有民間特色的藝術文化,也在這裡得到了發揚和升華。

    村裡早有廣場晨練,晚有露天舞會,常有露天電影,時有地方戲曲,熱鬧非凡。並投資近千萬元建造文化主題公園——浦山公園。第一期工程現在已完成,正在積極推進二期工程,除農家樂、釣魚台、文化長廊外,最吸引人的,是將公園邊的一座小山變成桃花源。

    “到時候,山上植滿桃花、櫻花、桂花和梅花,不僅可供村民游玩,也能吸引外地客人觀光……”隨行的人告訴我們。

    臨海“美”的分享時刻,就是從這樣的一個個美麗鄉村開始。一首“三部曲,四季樂”的鄉村旅游之歌在臨海唱響。“第一部曲”,山水形勝的自然風光游;“第二部曲”,厚重纏綿的文化體驗游;“第三部曲”,現代都市人回歸田園的特色農業生態游。三部曲唱出臨海旅游的古今特色。再配以“春夏秋冬”為主題的“四季樂”節慶活動,吟出了臨海鄉村旅游的副歌。

    這是一份屬於臨海人獨有的幸福,面朝大海、詩意而居,他們享受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美好狀態。

推薦閱讀:

山西祁縣昭馀古城

河北最美八大古鎮

吳江震澤古鎮古寺橋塔美如畫

山西壽陽縣平舒古村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