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登街: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
日期:2016/12/14 17:55:48   編輯:古建園林 寺登街是一個目前尚未被旅游公司開發的小鎮,我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報道而關注到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瑞士的一所大學與中國合作,在寺登街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修舊如舊,建立一個修復古建築的示范基地,並被聯合國列為“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
當我們漫步在寺登街上時,腳下是幾百年來被馬蹄踩踏得锃亮的青石路面,路旁婆娑的樹影投射在地上,灑下星星點點的陽光。街邊是依舊鑲嵌著活動木板的店鋪,它的主人在昏暗的屋內迎來送往了一代代行旅客商。從街面伸向深處的小巷裡,仍保留著曾顯赫一方的馬鍋頭們的深宅大院,尤其是那些被修復的寨門,至今仍有牛群馬隊從門口經過,更讓人感覺到歷史的車輪似乎在這裡停滯。
寺登街的中心是四方街。四四方方的廣場全是用條石鋪就,面積很大,較大研鎮和束河鎮都大出許多,可見當年的氣派與繁華。街東面是魁星閣戲台,前台後閣,飛檐翹角,重重疊疊。街西面是興教寺,是現今僅存的明初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寺裡尚存明代壁畫,院內殿堂古樸,庭木森森。
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在2002年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錄中指出:“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大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的集市相當完備”。
推薦閱讀:
安徽黃山市斥巨資保護古民居
柴家坡古民居群被列山西十大新發現之首
四川宜賓現元代古山寨 寨牆大部分完好
江西又一千年古寺奉新百丈禅寺修復落成
走進寺登街,便走進了那段馬幫興盛、商貿繁榮的過去,你身不由己地就沉湎進歷史的滄桑感之中,恍惚間自己的身心在歷史的長河裡沉沉浮浮。“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大約昌盛於元代。那時青藏高原剛並入元朝的大版圖,與內地的交往日漸頻繁,茶馬古道也就應運而生。而寺登街地處群山環抱的沙溪壩子中心,黑惠江擦鎮而過。在這方圓不過幾十平方公裡的盆地內,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再加上周圍的四個鹽井,使這一帶成為富甲一方的富庶之地。
站在鎮子東南邊那條彎彎曲曲的黑惠江邊,望著江水從始建於明代的玉津橋下緩緩流過,感慨萬千。遙想當年,從大理方向遠道而來的馬幫,浩浩蕩蕩地跨過玉津橋,耳邊不由的響起哒哒嘚嘚的馬蹄聲,和叮叮當當的清脆馬鈴聲。我跟隨著它們,走進東寨門,穿過一條狹窄短促的小巷,就來到寺登的四方街。只見四方街上摩肩接踵,馬頭攢動,茶葉鹽巴堆積如山,討價聲、還價聲、小販的吆喝聲,再加上馬兒的嘶鳴聲,好不喧囂繁鬧,似乎回到了那久遠的時代。
恍然間,意識到這不是真實的,它只是存在於我心頭的幻覺。我眼前的只是空曠寥落的廣場,人影寂寂,只有那兩棵古槐無語地站立在那裡,見證著輝煌的往昔。塊石板上深深的馬蹄印記,就這樣留在了這裡,茶馬古道就這樣留在了這裡。今天我們有幸還能從這些地方感受到茶馬古道往昔的繁華與昌盛,而今後的人們還能在這裡體味歷史的痕跡嗎?要知道茶馬古道不僅僅是一條商道,它是內地與西南邊陲眾多少數民族及南亞各國交流的歷史見證。真希望以後人們不僅能從檔案中了解這些,也還能在這裡感受到這些。
寺登街,自古以來就是白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之地,他們不僅把這裡發展成為茶馬古道上的商業重鎮,更是在這裡汲取南來北往各民族的文化,創造出體現白族人民智慧、反映多元文化和諧統一的民俗風情。
推薦閱讀:
安徽黃山市斥巨資保護古民居
柴家坡古民居群被列山西十大新發現之首
四川宜賓現元代古山寨 寨牆大部分完好
江西又一千年古寺奉新百丈禅寺修復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