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千年古鎮青城
日期:2016/12/14 17:52:54   編輯:古建園林 甘肅青城,被譽為“黃河千年古鎮”,古絲綢之路上的水旱碼頭和商貿中心,唐宋元明時期的邊塞軍事重鎮,歷史悠久,文化古跡眾多,享有“中國水煙之鄉”的美譽。這裡曾經人才荟萃,教育發達,文化興盛,民風淳樸,為“風雅青城,仁義之鄉”。6月28日,記者有幸在“2012青城古鎮文化旅游節”開幕前來到這座“千年古鎮”,探訪這座黃河古鎮的神奇魅力。在這個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的地方,卻看到了煙雨江南的美景,讓記者有一種穿越的神奇之感,無論泛舟煙雨籠罩的千畝荷塘,還是游走在白牆青磚的青石小巷,各有各的韻味。
青城雖為榆中縣所轄,但離榆中縣城較遠,與白銀市水川鎮毗鄰。踏著清晨帶著露珠的道路,從蘭州去青城,先經白蘭高速公路到白銀,然後一路向東,經白銀水川、大峽,過黃河石橋,轉頭沿黃河向西不遠,行車2小時,就到了青城。
走進古鎮的瞬間,歷史的溫柔便攜著溫情款款而來。作為古代蘭州近郊最大的貨物集散地,舶來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風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現存的50多處民宅四合院古建築,保留著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古跡。青城北鄰黃河,南面是連綿起伏的榆中北山山脈。正是這些大山,將這座小鎮與縣城隔開,成為一個“世外桃源”。
青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據《甘肅通志》、《蘭州府志》、《皋榆舊縣志》記載:青城又稱一條城,它是宋代大將軍狄青擢秦州刺史巡邊時所築。宋仁宗寶元年間,西夏王元昊叛亂,為防止叛兵入侵擾民,時任秦州刺史的狄青在原來唐朝修築的龍溝堡(俗稱舊城)的基礎上增築了新城,並設議事廳,以資震懾。新舊城因東西長,南北狹,故稱一條城。後來,為了紀念狄青,人們就把整座城又稱為青城。
進入古鎮,青瓦白牆,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躍然眼前,驕傲的顯示自己承載的歷史滄桑,怡然自得,與世無爭。離開喧鬧的人流,走在無人的小巷,那悠遠的氣息伴隨身邊,偶爾看到一條小巷,寂寞無人,信步穿過,好像走進一段歷史,深情地與滄桑的歷史交流,心靈獲得巨大的快感,這是身處鬧市所沒有的一段情懷。就這樣舒舒緩緩,漫無目的地走著,感歎於這裡的淡泊寧靜。
“青城降雨量少,能在這個季節看到煙雨青城美景,是種福氣。”青城鎮黨委書記祁光銳帶著記者走遍了青城的文物古跡,詳細地介紹著青城厚重的人文歷史。
空中下著蒙蒙細雨,古色古香的青城在煙雨朦胧中顯得柔婉而多情,雨恰到好處。整座古鎮靜谧而安詳。一條條形狀各異的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彼此相通,街道兩邊的古舊四合院,門庭互對,風格獨特。從大門到照壁,從堂屋到廈房,從牆頭到屋檐,從門扇到窗戶,隨處可見精細的雕刻。
“明朝初年,朝廷在此屯兵,議事廳被改為守備府,也就是駐守青城的守備軍的指揮部。後來,跟隨肅王來蘭州的護衛、部屬們,不斷到青城一帶落腳。青城鎮的大規模建設也正式開始了。”祁光銳介紹,至今,從青城街道的名稱中,就能看出它們都是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的,如教場路、直街巷、上下牌、箭道巷等。“牌是當時明朝某一級軍事組織相互核驗的憑證,某個牌表示某個所屬的群體駐扎在那裡。後來,就演變成了一條小巷、小村的名稱。”
其實,青城也一度被世人遺忘。“幾年前,我們做青城的旅游宣傳資料時,翻遍所有古鎮旅游的資料,竟然沒有‘甘肅’兩個字,可以說,青城是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古鎮。”這是青城人的感慨。
青城鎮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水煙業的興起,鼎盛時期推動了古青城加工業、運輸業、商業、教育、文化和建築業的發展。為此,有人說,青城,因水煙而興盛,水煙是青城的靈魂。“青城水煙興盛期間,水煙作坊達到200多家,從業人員就有上萬人。而老字號就有30多家,由此可見其繁榮程度。”祁光銳說,直到今天,青城水煙的曾經興盛就在這樣的民間傳說中被一代代傳遞著,盡管輝煌與興盛早已是過去。
穿行在雨後微涼的石板路上,歎服的是先民在這塊黃土地上創造的奇跡,不僅是如此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遺址,更在於黃河人在細節上的精雕細琢。青城之美,重放光彩,只若初見。
推薦閱讀:
恩施觀音閣印象
中國最完整的傣族古城
重慶涞灘古鎮
茶馬古道唯一幸存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