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石雕
日期:2016/12/14 10:57:40   編輯:古建園林茂陵石雕即西漢武帝茂陵旁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群,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興平鄉霍去病墓前和四周,現藏茂陵博物館。茂陵石雕原有數量現在已不可考,現存茂陵石雕共16件,其中人和動物造型的石雕為“馬踏匈奴”、“躍馬” “臥牛”、“臥馬”、“伏虎”、“野豬”、“怪獸吃羊”、“人與熊”、“石人”、“臥象”、“蛙”、“魚”(一對)、“蟾”等14件,石刻文字“左司空”、“平原樂陵宿伯牙霍巨益”兩通。
1995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鑒定和審評,茂陵石雕中有12件確定為國寶。在這12件石雕中,高1.68米,長1.90米的“馬踏匈奴”為灰白細砂石雕鑿而成。根據文獻記載,該石雕原置於霍去病墓前的,可能是該墓的主像。雕刻家把馬的形象刻畫得堅實有力,具有凜然難犯的莊重氣派。而仰臥馬腹下的匈奴人,左右握弓,右手持箭,雙腿蜷屈,帶著既不甘心就縛,又無可奈何的表情。而長2米,寬0.84米的“伏虎”石雕,刻畫出猛虎機警凶猛、捕獲獵物的形象,全身刻有條紋,顯示出皮毛豐滿和斑斓色特點,尾粗壯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氣勢。石刻臥馬則高1.44米,長2.6米。馬頭上揚,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緊扣住地面,後腿正在用力,這正是戰馬從臥而起時的瞬間動作,藝術效果強烈。 此外,茂陵石雕中還有“野豬”、“石人”、“蛙”、“魚”、“蟾”等石刻,或騰躍,或寧息,神態萬般,融寫實與寫意於一體,表現出漢代石雕的高超技藝。
石雕 馬踏匈奴
石雕 伏虎
石雕 臥馬
總體來說,茂陵石雕,都是將一塊整石運用線雕、圓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選擇和雕刻手法與形體配合,構思超凡,手法簡練,造型雄健遒勁,古拙粗犷,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茂陵石雕為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圓雕工藝品,也是漢代石雕藝術的傑出代表,在我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