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

日期:2016/12/14 17:52:42      編輯:古建園林

後溝村夕照

後溝村夕照

古村西溝守望

古村西溝守望

老屋藍天

老屋藍天

榆次後溝

榆次後溝

“守謙和”木匾的老門樓

“守謙和”木匾的老門樓後溝村民風純樸

後溝村民風純樸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風景區位於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是榆次區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築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台、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後溝古村落農耕文化景區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北與壽陽縣交界處,隸屬榆次區東趙鄉,屬丘陵山區,地理位置東經112.8度,北緯37.6度,村落西距榆次城區22公裡,北距什貼鎮7.5公裡,南距東趙6公裡(旅游專線)。東與壽陽縣毗鄰,現有住戶乃家,村民251人,耕地面積為1200畝(777992.22平方米)。村落雖然不大,但相對海拔高差不小,海拔最高974米,最低908米,相對高差達66米。境內黃土迭起、丘陵起伏,但氣候適宜、水源優良、土壤淨潔、空氣清新,四季分明,春季山花爛漫,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常青。村中寺廟毗連,古建成群,不僅散發著濃厚的黃土氣息,而且釋放出悠久的純樸民風。

    傳統古建築特色

    後溝村神廟系統相當完善,保存完好,全村有18座神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觀音堂(明代天啟六年即公元1626年已是"頹牆殘壁"的古剎一座)、玉皇殿、關帝廟(建於清康熙年間,有300多年歷史)、真武廟、魁星樓、文昌閣,還有1000多年歷史的張氏飼堂。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唯一的古村落調查范本

    民居文化特色

    後溝窯洞式民居非常普遍,分為大居和半穴居兩種窯洞,窯洞按建築材料劃分為土窯、石窯、磚窯,建築形式分為卷窯、上挖窯、獨體窯、裡外窯、山窯等。據研究,人類居室的發展脈絡是從穴居到半穴居再到地上,這裡的這種黃土窯洞就是一種古樸的人類居室。窯洞在做工上用木骨草泥牆,還有類似綁扎式的結構。窯洞選址因地制宜,春夏秋冬、南陰北陽,充分體現出了冬暖夏涼、春溫秋爽。在後溝幾乎所有的正屋都是窯洞式構造,有的院落還有東西廂房、南屋,構成了完整的四合院。在大門兩側,設有抱鼓石、門枕石,門帽上有墀頭、彩繪,雖然年代久遠,但風韻猶存。隨著時代的變遷,後溝的窯洞也進行了多種形式上的改造和利用(上下窯、窯中窯、裡外窯等)。除這些窯洞式建築外,後溝還保存有最具歷史文化特色的院落-一將軍院、吊橋院和儀門院,其中將軍院因張小赤而得名(曾任解放軍南京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吊橋院(四合院)地處一處獨立坳,四面絕壁,無路可通。其主人鑿西壁成隧道,並在隧道中挖壕溝、設吊橋,形成一處落橋而通、起橋而絕的防衛森嚴的寨堡式居所;儀門院(三合院)在建築學上把大門以內兼有影壁的門稱之為儀門(禮儀之門),此們平時關閉,只有重大節日或重大慶典時才打開。

推薦閱讀:

雲南大姚石羊古鎮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

東莞茶山南社古村

廣州耕讀傳家的朗頭古村落

92歲高齡的老漢

92歲高齡的老漢

92歲高齡的老漢

92歲高齡的老漢

溫暖的家

溫暖的家

山西後溝村的冬天

山西後溝村的冬天

榆次後溝古戲台

榆次後溝古戲台

後溝鳥瞰

後溝鳥瞰

    別具一格的排水系統

    從村東北、西北的高處起,穿越院落,勾連各家各戶,形成黃龍、黑龍兩個派水體系,流經村西北、東南,最終歸入龍門河中。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院落都有入水口,顯示出古村先人的智慧,專家稱"後溝的排水系統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鄉村排水中絕無僅有,獨具特色的"。

    特色飲食文化和傳統節日

    後溝人吃的是自家種的近40個品種的五谷雜糧(小米、紅面、豆面、玉米面等等)。蒸、煮、煎、烤、炸共計60多種烹任方法。早晨一般吃小米粥兒山藥蛋,雞蛋拌湯抄不爛;中午是莅麥面靠姥姥割糕糕,綠豆面抿吃斗流尖尖,獲麥面吃托兒炯餅餅,由豆面剔八姑油墩墩;晚上吃二米米稀飯熬上豆,三擦油烙餅就上肉。

    後溝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傳統節日一年有幾十個,特別是二十四節氣都有著獨特的過法。貼對聯、貼門神、打年糕、釀酒、扭秧歌、舞龍燈、太平鼓等讓人目不暇接。

    豐富的土特產

    後溝村南梁上有100畝采摘園區,園內有果樹50OD余株,包括:梨樹、棗樹、蘋果樹、杏樹、山植樹、桃樹等,屬自然季節性品種。從農歷五月到農歷九月,這些水果-一成熟,可充分體驗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的的農耕文化生活。

    後溝古村濃縮了保存前百年來黃土旱原弄更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風民俗,保留了中國,特別是中國北方漢民族前百年來自給自足的窗同文明。在這台歷史冰箱中,古樸的農耕、飲食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窗同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

推薦閱讀:

雲南大姚石羊古鎮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

東莞茶山南社古村

廣州耕讀傳家的朗頭古村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