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長沙雲麓宮

長沙雲麓宮

日期:2016/12/14 13:31:12      編輯:古建園林

    長沙雲麓宮是一個道觀,位於岳麓山的雲麓峰頂,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建於明代。1944年被日機炸毀,1957年重建。游人到這裡可領略“直上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的壯闊景色,登上雲麓宮裡的望湘樓,可以看到“湘江北去,桔子洲頭”的景象。

    雲麓宮最早建於1478年(明憲宗成化十四年),吉簡王朱見浚就藩於長沙時,建築取宮殿形制,但舊宮早已廢記。嘉靖(1522-1566)年間太守孫復命道士李可經主持修葺,並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使觀宇周圍風景煥然一新。隆慶(1567-1572)年間,又有道士金守分在這裡修煉,由他募捐拓地,增建堂殿,改名雲麓宮,築屋五間,鑿石為柱,覆以鐵瓦,以抗風雪。宮的前殿為關聖殿,中殿祀玄帝,名玄武祖師殿,後殿祀“三清”。道教以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合體三清,故名三清殿。雲麓宮由此成為道教勝地。道家崇尚自森,倡行“無為而治”,總是選擇清靜優美之處建立宮觀,修身養性,采藥煉丹,以求得道成仙,並將這些地方視作神仙的居所,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而四周峰巒聳峙、石骨盤迂、樹竹青翠的雲麓宮就是其中的第二十三福地——“洞真虛福地”。 
    雲麓宮具有的美景勝跡,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游玩題詠,可惜大多因年代久遠,歷經戰亂而已無法見到。古代詩詞中,現今尚能見到的有明末清初長沙人廖元度的《宿雲麓宮》,詩雲:“林深宵空重,一梳對燈青。月色如秋瘦,蟲聲觸夢醒”。抒發了作者在朝代更迭的亂世,無家可歸寄居廟觀,夜晚寂寞獨對孤燈,痛惜國亡家破的情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