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錯落的京城古文化購物街
日期:2016/12/14 17:43:12   編輯:古建園林 琉璃廠古文化街品不盡的古韻
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裡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這裡經營古玩字畫的店鋪很多。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游都要到這裡。
琉璃廠文化節全長約800米。遼代時,此地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裡開設了官窯,燒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而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裡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古玩”在文人口中稱“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的,因為要玩這些古玩藝兒,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須具備些歷史文化知識才行,其意義比“古玩”還廣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僅僅是古的。古玩鋪都是為富人有權勢者預備的,一般窮讀書人是不敢問津的。在《籐陰雜記》中有程晉芳移民,以詩寄袁枚,詩中有“勢家歇馬評珍玩,冷客攤前向故書”句,就說明古玩鋪歷來都是權勢豪紳者光顧的地方,一般人只能在舊書攤裡選些物美價廉的舊書而已。
今日的琉璃廠依舊是京城最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商品街之一,如果你是一個古玩愛好者,或者對中國字畫等古文化感興趣,那麼琉璃廠是你必去的文化街。雖然這裡是一條商業街,但是不可否認它幾百年歷史沉澱帶給她的文化氛圍。這裡最具特色的便是幾乎每個店鋪室內都有對聯,對聯可稱得上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代表,平仄押韻,意蘊深長但卻能深入淺出,到這裡來欣賞風格各異的對聯也是一大幸事。
此外,這裡最著名的就是文房四寶以及古玩舊書。文房四寶:以“李福壽”、“吳文魁”、“李玉田”等,其中“戴月軒”更為著名,據說是湖筆的正宗。“李福壽”等也都有獨到之處,李福壽研制出適合於各派畫家所需要的畫筆而馳名,而吳文魁以寫字筆著稱於世……
潘家園舊貨市場尋古玩覓寶貝
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北京東三環南路潘家園橋西南,占地4.85萬平方米。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古典家具區、現代收藏區、石雕石刻區、餐飲服務區等六個經營區。
潘家園舊貨市場是全國人氣最旺的古舊物品市場,主營古舊物品、工藝品、收藏品、裝飾品。市場坐店商鋪全年365天開市,地攤每周末開市,周末開市日客流量達六、七萬人,其中外賓近萬人。“登長城、吃烤鴨、游故宮、逛潘家園”已成為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的重要項目。
市場擁有4000余家經營商戶,經商人員近萬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經營者來自北京以外的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漢、回、滿、苗、侗、維、蒙、朝鮮等十幾個民族。市場形成於1992年,是伴隨著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的興起和活躍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
潘家園古玩市場是全國品類最全的收藏品市場。經營的主要物品有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瑪瑙玉翠、陶瓷、中外錢幣、竹木骨雕、皮影臉譜、佛教信物、民族服裝服飾、文革遺物等。
市場是藏品展示的窗口,藏家交流的平台,藏友淘寶的樂園。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民間工藝品集散地。有衡水的鼻煙壺、楊柳青的年畫、江蘇的繡品、東陽的木雕、曲陽的石雕石刻、山東的皮影、江西的瓷器和水晶飾品、宜興的紫砂、陝西的青銅器、雲南的服飾、西藏的佛教用品、新疆的白玉、台灣的交趾陶等。這些不同民間特色的工藝品從全國各地匯聚潘家園,又從這裡銷往全國和世界。
推薦閱讀:
山西羊頭山石窟造像群
義烏橋西村
臥室橫梁應怎樣布置
楓泾古鎮 九分美景一分打扮
煙袋斜街散不盡的文化氤氲
認識煙袋斜街總是在黃昏後,好像落日中的街道更漂亮,更孤寂。夕陽照過來的時候,這裡也就如清晨時一樣,古韻散發得那麼源遠流長……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緊鄰中軸線,是北京最富盛名的具有明清風貌的傳統商業街之一。從鼓樓到銀錠橋,這條長度僅三百余米的斜街,卻有著八百多年的歷史,曾經承載著京杭大運河漕運樞紐的重任,古今中外的貨運貢品都經過這條街,運送到鐘鼓樓的市集。
清時這條街以經營古玩、字畫、煙袋、煙具為主,街東口曾有一家煙袋鋪,門前掛有一只特大號的木制煙袋為招幌,煙袋斜街因此得名。亦有一說名稱由來是因為這條街本身走向宛如一只煙袋,東口是煙袋嘴兒、西口像煙袋鍋兒。至今煙袋斜街仍保留著古老街區的樣貌。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所屬什剎海旅游開發公司全力打造煙袋斜街文化創意主題形象店,將其開發為融傳統風貌與現代時尚於一身的特色街區,時下煙袋斜街已經成為國內外時尚群體的淘寶街。
煙袋斜街被北京最深厚的歷史氛圍包圍著,東北口通鐘、鼓樓,西南口連銀錠橋,為舊燕京八景-銀錠觀山之所在。幽靜動人的什剎海,則被古老的胡同環繞,並有著媲美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四季不同風貌,外圍擁有恭王府及宋慶齡、郭沫若、徐悲鴻、梅蘭芳等諸多名人故居。
人們,不論中外,都喜歡在這條斜街上走上一走,自從改建完之後,明清風韻更加濃郁。從店鋪的門臉到廣福觀的初露端容,明清集市的樣子一點一點展現在人們面前。店鋪古今相錯,煙袋、瓷器、印章等老北京物件帶著自己的歲月滄桑頗有韻味地陳列在櫥窗裡,特色火柴盒、DIY巧克力、頗具現代的服裝服飾等時尚之物無意中流淌出後現代風格。傳統與現代、古舊與新潮在老街上匯聚、融合。
漫步什剎海楊柳湖畔清風下
什剎海是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則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贊美什剎海的神韻。什剎海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眾休閒、感受歷史、享受時尚的勝地。隨著游客的增多,這裡逐漸出現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什剎海歷史悠久,早在13世紀,蒙古滅金,被稱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現在北京城區的西南一帶)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
這一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周圍有許多的王府和花園,如保存最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等,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剎海旁邊,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十大元帥中的三位。
什剎海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後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動,如放荷燈、泛舟游湖、宴飲賞荷、冰床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游泳、劃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胡同游”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中。
今天的什剎海已成為京城夜游的著名景點之一,楊柳湖畔清風下,坐在沙發上,品一杯紅酒挺歌手在搖曳的燈光中吟唱,似乎是很多到過什剎海的文藝青年們都懷念的事情!夏夜的什剎海人山人海,也許更像一個散步聊天的公園,多少少了一些文化氣息,更適合用小資來形容,但是,什剎海那些京味十足的建築群,和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煙袋斜街,它足以稱得上是一個讓你感受老北京文化的最佳去處!
推薦閱讀:
山西羊頭山石窟造像群
義烏橋西村
臥室橫梁應怎樣布置
楓泾古鎮 九分美景一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