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竹泉古村賽江南
日期:2016/12/14 17:52:41   編輯:古建園林 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在沂蒙山區,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具有江南風情的村落,您相信嗎?這便是竹泉古村落。
四月,正是花紅柳綠的好季節,借山東省青年文學作品頒獎會暨竹泉古村落文學采風筆會之機,我們一行幾人領略了這個古樸的現實中的“桃花源”。
竹泉古村落位於沂南縣城北約十二公裡的銅井鎮的一個稍有平坦的山坡上,該村落背靠玉皇山,左右鳳凰嶺,前有千頃田,是中國傳統的風水寶地,村落在元明時期稱為泉上莊,清乾隆年間改稱竹泉村,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的確,一走進這個村落,便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石板鋪就的街道,這是一條水街,路面經幾百年來行人的踩踏已很是有些光滑,中間有一步多寬的小溪,潺潺流淌,叮咚有聲,街道兩旁一叢叢濃密的竹子隨風搖曳,沙沙作響,翠綠欲滴。據傳這裡本無竹,明朝末年,竹泉高姓始祖的六弟高炯被青州衡王府招為儀賓後在此建房與郡主居住,並從江南引來竹子植於房前屋後,竹因泉水的滋潤而迅速生長繁殖,方成今天之奇觀。沿古街道拾級而上,竹林、小橋、流水、人家,好一派北國江南風情,濃密翠綠的竹林下,是因地勢而建,鱗次栉比的農家茅捨和幽深曲折的小巷,多為就地取材,塊石居屋,茅草蓋頂,低矮的院落內菜畦碧綠,梅花綻放,與院外的翠竹清泉相映成趣,院外的石磨、碾盤、古井、辘轳,無不刻下歲月的印記,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滄桑,時代的變遷。
幽深曲折的竹林古徑更是別有一番情趣,磨盤鋪就的路面和小橋仿佛穿越時空,走過悠悠歲月,一路水伴路行,竹伴水生,水聲悅耳,竹蔭清涼,有“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的感覺。古徑盡頭,便是村落泉水的源頭,大大的方池裡,有一泉眼汩汩冒湧,據當地人介紹,此泉幾百年來,無論天有多旱,多久,該泉日夜流淌,經年不息,滋潤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泉的下游更是清流激湍,水車呢喃,正是這大大小小的日夜旋轉的水車將泉水分成若干小溪,婉轉流淌於竹林小巷,掬清泉入口,清爽甘冽,漫步其間,頓覺心曠神怡,世間煩事皆拋腦後,仿佛置身於陶翁筆下的桃花源一般,超凡脫俗之感油然而生。
傍晚,我們應主人的安排下榻於一處名曰“倚巖齋”的茅捨之中,這茅捨和別的茅捨沒有多大區別,三間正房矮矮的,巴掌大的塊石壘砌的牆壁,木格子的窗戶,屋頂是厚厚的經歷多年風雨而有些變黑的茅草,低矮的院落裡甬道、石磨、雞捨、廂房、廁所一應俱全。搬一把籐椅靜坐於怒放的梅花樹下,望著碧綠的菜畦和院牆內外一簇簇翠竹,點上一支香煙,慢慢地品嘗著用清泉煮就的一壺清茶,很是惬意。夜裡,靜得出奇,久居鬧市很是喜歡這裡的靜,就仿佛從一百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突然置身於真空中一般,靜得能聽到自己的耳膜在鳴叫,偶有一陣微風吹過,便會聽到窗戶外沙沙沙的翠竹聲,似乎有細雨灑落,遠處的深巷裡傳來幾聲久違的狗叫,也是那麼的輕柔、那麼的親切,伴著我和同伴面帶著微笑進入夢鄉……
竹泉旖旎的風光美不勝收,然而觸動心靈的不僅是原生態的古村落自然風貌和翠竹清泉,更是山區人那醇厚樸實,與世無爭的精神風貌和思想境界,他們以農耕為業,農閒時或搖車紡線,采竹編制;或汲水澆園,養雞喂鴨;或垂釣碧溪,侍弄花木。他們居茅捨之中,食五谷雜糧,飲山泉粗茶,聞雞鳴犬吠,吸新鮮空氣,與自然相容,八十歲老妪耳不聾,眼不花,尚能飛針走線,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藝品;七十歲老翁仍能背負重物,疾走如飛,扶犁耕作,樣樣皆能,他們與青山綠水相伴,與翠竹泉水相依,鄰裡間忍讓禮儀,和諧相處,悠哉恬靜地生活著......
竹泉,令我流連忘返,樂不思歸;竹泉,你這現實中的桃花源,不是江南卻勝過江南!!
推薦閱讀:
建德大慈巖上吳方古村落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
雲南大姚石羊古鎮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