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

嘉善西塘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4 17:52:46      編輯:古建園林

古鎮宅弄深處有曲徑通幽

古鎮宅弄深處有曲徑通幽

西塘古鎮“石皮弄”

西塘古鎮“石皮弄”

西塘古鎮

人性化廊棚為古鎮帶來溫暖

人性化廊棚為古鎮帶來溫暖

西塘古鎮

    地處浙江嘉善縣的西塘很小,方圓才兩平方公裡。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修築水利所鑿伍子塘之水直抵境內市河,故也有“胥塘”之稱。唐宋時這裡就有大姓人家建宅居住,聚成村莊,至元明已是頗具規模的市鎮。雖建鎮至今僅600年,卻完整的保留下明清古建築,被稱為“活著的千年古鎮”。

    從明清開始,西塘的街渠就依河而建,民居也臨水而築,到如今便也自成特色:“橋多弄多廊棚多”。在西塘,104座橋,古厚淳樸,傾聽著千年流水低吟、漿橹淺唱;122條弄,深幽奇妙,記載了兩邊屋捨變遷、舊事新人;而那千百年靜靜矗立的廊棚,也不知為多少個朝代的人遮擋過烈日與風雨;還有西塘的河埠、梁柱、門窗、脊飾以及瓦當都在訴說著它千年故事。

    磚木結構幾乎是古鎮共有的特色,但伴著西塘走過千年的“黛瓦粉牆”卻顯得尤為平民。“不求大富大貴光宗耀祖,只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西塘少了幾分可以炫耀於世的光芒,卻多了幾絲寧靜安逸。西塘人勤勞節儉,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安定的生活在這座千年水鄉,這樣恬淡的平民文化也浸潤在這座古鎮的一磚一瓦裡。

    風水突顯天人合一的平民文化

    依河傍水的西塘永遠與水有著訴不清的情愫。鎮上的民宅,無論大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與水相親,水就像民宅的精神脊梁,西塘人的靈魂。

    他們的生活,洗衣做飯飲水都靠穿鎮而過的西塘水。但說也奇怪,鎮上所有傍河的宅居或小橋,都用石塊把水攬進懷抱。從建築風水觀“左水右道為上”的觀點來看,西塘的戶外回避似乎不太講究。西塘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顧問韓金梅並不認為這些有不妥,“這裡的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看重人的因素,看重自己如何適應環境、適應社會,而不是苛求環境給自己帶來的生存條件。”

    古人造房一般要求後山前池,左河右道,即流水為青龍,道路為白虎,池為朱雀,山為玄武。而這樣的風水地在素有“平川”之稱的西塘幾乎也是不可能的。“古鎮的百姓只要求方便就滿足,在他們的生活理念裡有水有路就是最佳的住處。”在韓金梅的眼裡也許這就是西塘平民文化最好的诠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所有古鎮百姓和來過西塘游客最深的感受。

    除西塘水外,“弄堂”是西塘古鎮的另一魂,也是西塘人的命脈。由於西塘的院落、商號大多臨河而建,於是就形成了一條條與河道並行的小巷和街道,故為“弄堂”。

    西塘的弄堂有122條之多,長100米以上的有5條。按用途分為3類:一類用於住宅建築,稱為“陪弄”;另一類用於連接街和河道,被稱為“水弄”;還有一類是人們日常行走的,將兩條平行的街連通的弄堂。這些弄堂或長或短,勾畫出一股寧靜的氛圍,而清淡淳樸的民風也就隱約地流瀉了出來,讓觀者不得不歎服興建者絕妙的用心。

    在這些弄堂之中,以西街上的“石皮弄”最讓人流連。石皮弄因地上鋪的石板薄如皮而得名。弄總長68米,由216塊石塊鋪就而成,兩側是宅第高牆。石皮弄還有著“西塘一線天”之稱,只因最窄處只有0.8米,只容兩個身瘦之人側身而過。而最寬處也只有1米,是西塘最窄的弄。

    老祖宗對弄堂的設計與“八抬大轎過寬巷”又一次顯得“格格不入”,但這不也正是西塘人淡泊名利、現世安好的最具象的表現嗎?

    古鎮中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清一色黑瓦蓋頂的廊棚。這廊棚不僅是西塘最獨特的標志,也是江南水鄉古鎮獨一無二的設計。相傳西塘一位商家看船工們在太陽下工作很辛苦,於是就用木頭和瓦搭起了廊棚,為船工們遮陽。以後古道衷腸的西塘人家就都在門前搭起了廊棚,有的還在廊棚中建了亭子和椅子供人們休息。記者查閱資料,關於廊棚的傳說還很多,或許正因為故事版本眾多,才讓廊棚越發的顯出一種暖心的歷史味道。

    西塘的廊棚在沿河一側設有靠背長凳,磨得發光的凳背已經不知為多少路人提供過溫暖的依靠。廊棚上的石板有些是空心的,踩在上頭咚咚作響。“這是有意鋪設的,可以使廊內的積水流走。”韓金梅說的一點都沒說,江南多雨的氣候使煙雨長廊宛若溫柔的懷抱,將西塘各處擁入懷中,風雨不侵。數千年來,它不僅僅讓人們在雨中來去自由,也讓人們記住了西塘人們的智慧和善良。

    西塘,就是這樣一個美麗而古老的所在,它穿古透今,始終幽雅而從容。縱看全鎮,竟找不到一處張揚的飛檐翹角,這與西塘充滿各處的平民文化息息相關。“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人生信條深深地鑲進到了這些建築語言之中。

推薦閱讀:

東莞茶山南社古村

廣州耕讀傳家的朗頭古村落

探訪鶴壁淇縣古村纣王殿

溫州順溪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