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被人們稱為“詩聖”。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積24公頃。
杜甫(712-770),安史之亂後於公元759年由甘肅顛沛流離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北宋以來,就有人在詩人故居處建園立祠,供人瞻仰。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草堂,實際上是後人為紀念杜甫而建的一所優美園林。

草堂總面積為300畝,其間檐廊結構布局緊湊,位於詩史堂中的銅色杜甫像,恢宏古樸,工部祠堂內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讓人頓生敬慕之情。草堂內,小橋、流水、梅園、竹林交錯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蘭可賞,置身其中,讓人可發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築自前至後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大廨裡陳放著國畫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紹。詩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間懸掛著歷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紀念詩人的對聯;兩側陳列室展出近代書畫家的"杜甫詩意畫"和書法。工部祠內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兩通"少陵草堂圖"碑刻;後人把在四川當過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和陸游,也塑像配祀祠內。"工部祠"左邊的"草堂書屋"和右邊的"恰愛航軒",陳列著宋代以來各個時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種外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