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南運河畔的私家園林—— 水西莊

南運河畔的私家園林—— 水西莊

日期:2016/12/14 17:13:22      編輯:古建園林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春的一天,天津北運河上駛來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這是時年38歲的乾隆皇帝,攜帶孝賢皇後前來巡幸。乾隆皇帝乘坐的龍船名“安福舻”,孝賢皇後乘船名“翔鳳艇”,都是氣派宏大,雕梁畫棟,後面還有一支龐大的宮廷船隊,浩浩蕩蕩,好不威風。船隊並沒有停在哪個官衙或官員的府邸,而是徑直開過三岔河口進入南運河,在天津城西南一處私家園林前拋錨停泊。這裡,就是在天津歷史上曾赫赫有名的私家園林水西莊。

    水西莊的創建者,是大鹽商查日乾、查為仁父子。雍正元年(1723年),他們在天津城西南運河邊購買了一塊三面環水的荒地,開始建設他們的私家園林。歷時11年,這個園子初具規模。因在衛河之西,因此命名為水西莊。後又多次增建,前後經營達50年之久。他們廣招能工巧匠,對於園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務求盡善盡美。因此,建成後的水西莊立刻成為津門一大勝景。

    水西莊占地百畝有余,園門之前有一牌坊,進門一道溪流,上有紅色板橋,連通園中諸景。園中共有景三十多處,景點命名極為考究:攬翠軒、枕溪廊、數帆台、候月舫、繡野簃、碧海浮螺亭、藕香榭、課晴問雨、一犁春雨、淡宜書屋、竹間樓、香雨樓、花影庵、水蝶琴山畫堂、琵琶池等,這些名稱絲毫沒有商賈的俗氣。每一景各有特色,絕不重復。攬翠軒清幽典雅,枕溪廊曲折萦回,數帆台視野開闊,繡野簃竹影婆娑,一犁春雨玲珑剔透……這些景點,或為讀書之處,或作休憩之所,查家的公子、小姐們無不飽讀詩書,他們日夜流連其間,或吟詩作畫,或對月撫琴,真是說不盡的文雅風致。

    水西莊有南運河這個用之不竭的水源,因此有山有水,而以水面取勝,江南色彩極為明顯。園中江南植物非常茂盛,富有天然野趣。園中種植了芭蕉、蘭花、梅花、紫籐、竹子、海棠、垂柳等各種花卉樹木,開闊的水面種植紅菱碧蓮,岸邊繞以蘆葦。根據《天津縣志》的描述,水西莊中水池環抱著亭台,翠竹、綠樹在重重畫樓之間若隱若現。暮春時節,飄落的花瓣紛紛揚揚灑滿了台階。每到夏季,池中出產紅菱,香甜脆爽,嬌嫩欲滴,在天津是水西莊的特產。乾隆四年夏天,有貴客自江南來,水西莊主人查禮曾以五十枚園中紅菱饷客,使江南詩客大發思鄉之情。秋季的水西莊也有一獨特景致,名為“秋雪庵”,建在水中,四面都是蘆葦,深秋蘆葦花開時節,遠遠望去就像紛紛揚揚的白雪,襯著秋日碧藍的晴空,景色之美令人贊歎。無怪乎《天津縣志》稱贊水西莊“水木清華,為津門園亭之冠”。

    水西莊是園林文化的精品,不僅由於“景幽”,更由於“人名”與“文勝”。查氏父子並不是純粹的商人,他們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可稱儒商。查日乾與大文學家厲鹗合著的《絕妙好詞箋》被收入了《四庫全書》,查為仁所著的《蓮坡詩話》被編入了《清詩話》。所以,他們對於文化、文化名人有著非同一般的熱情。當時天津的文化名人,如詩書畫三絕的天津才子金玉岡、《天津府志》的編纂者汪沆等,都常年在水西莊流連盤桓。天津作為水路要沖,是文士入京的必經之地。每當有名士來到天津,查氏父子都會熱情地把他們邀為座上客。於是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都慕名而來,水西莊一時成為天津高雅文化藝術的中心。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將天津水西莊、揚州小玲珑山館、杭州小山堂並稱為清代三大私家園林,這是十分難得的。要知道當時地處北方的天津,剛剛“開埠”200余年,而杭州、揚州早已是“千年古城”,園林也是天下聞名了。

    水西莊聲名大振,還由於乾隆皇帝四次駐跸水西莊。第一次駐跸後,這個私家園林給乾隆皇帝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在這裡他減免了天津地區30%的錢糧,對天津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賞賜。此後的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乾隆皇帝五年之內連續三次駐跸水西莊。在水西莊,乾隆皇帝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引起巨大深遠的影響。乾隆皇帝曾在水西莊留下三首御詩,並為水西莊賜名“芥園”。最後一次駐跸水西莊時,乾隆皇帝已經66歲了。

    人們懷念水西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水西莊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水西莊中有一勝景名“藕香榭”,而大觀園中恰好也有一藕香榭;水西莊中還有一景點名叫“秋白齋”,而大觀園中有一景點名叫“秋爽齋”。根據《辭源》,“爽”和“白”是具有相近意思的兩個字,而與“秋”聯用則完全同義,“秋爽”即為“秋白”。這樣的名稱我們可以找到十幾個。說大觀園中部分軒館名稱源自水西莊,恐怕不算沒有憑據了。

    根據紅學家的研究,查家是名門望族,與曹雪芹祖父曹寅為世交。水西莊地處大運河畔,是進京的必經之路。查氏後人有口碑:在曹家被抄返京途中,正值幼年的曹雪芹曾在查家避難。到了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期,水西莊正在興盛之時。如果曹雪芹此時與水西莊查氏有所往來,那麼擁有繁華勝境的運河水西莊,就不可能不對他的創作產生影響。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提出了“水西莊是大觀園原型之一”,受到紅學家的普遍重視。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多次題詩鼓勵,表示支持。這也是天津“運河文化”的一大亮點。

    水西莊是康乾盛世的產物,在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輝煌以後,道光年後該園逐漸衰敗,庚子之後被戰火所毀,昔日樓台亭榭已蕩然無存,只留下水西莊(芥園)這個地名。但水西莊也留下了豐富的檔案文物:一對石獅,查氏詩詞文稿,兩幅圖畫,查氏家譜及祖像,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已經成為收藏界關注的亮點。

    這座文化品位極高的古代園林,隨國運的昌盛而誕生、興旺,隨社稷的衰微而衰敗、湮沒。改革開放的今天,天津仍有那麼一大批有志兒女、有識之士關注水西莊,研究水西莊,並夢想復建這座美麗的園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